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导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1.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2.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3.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监管逻辑图 | 第13-16页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1.水产品安全 | 第16页 |
2.水产品安全的监管 | 第16-17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供应链理论 | 第17页 |
2.牛鞭效应理论 | 第17页 |
3.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9页 |
三、我国水产品安全的监管沿革、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19-24页 |
(一)我国水产品安全的监管沿革 | 第19-20页 |
1.1949‐1978年各主管部门为主,卫生部门为辅助监管 | 第19页 |
2.1979‐1992年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主管部门负责监管 | 第19页 |
3.1993‐2012年实行由多部门分段监管 | 第19页 |
4.2013年至今“大部制”改革,实现相对统一监管 | 第19-20页 |
(二)我国水产品安全的监管现状 | 第20-21页 |
(三)我国现行水产品安全的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1.水产品安全的监管的特殊性 | 第21-22页 |
2.水产品安全的监管过程中的牛鞭效应 | 第22-23页 |
3.水产品安全的监管手段固化 | 第23-24页 |
四、我国水产品安全监管案例分析 | 第24-27页 |
(一)大菱鲆安全事件 | 第24页 |
(二)安全事件反映出来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1.养殖过程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 第25页 |
3.信息追溯制度不健全 | 第25-26页 |
4.召回制度不健全 | 第26-27页 |
五、主要发达经济体水产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及借鉴意义 | 第27-34页 |
(一)美国水产品安全的监管体系 | 第27-28页 |
1.美国安全监管相关的机构设置 | 第27-28页 |
2.美国安全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28页 |
(二)欧盟水产品安全的监管体系 | 第28-30页 |
1.欧盟水产品安全的监管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2.欧盟水产品安全的监管法律体系 | 第29-30页 |
3.欧盟水产品的检验、检测及认证体系 | 第30页 |
4.欧盟水产品安全的预警系统、可追溯体系 | 第30页 |
(三)日本水产品安全的监管体系 | 第30-31页 |
1.日本的水产品安全的监管机构 | 第30-31页 |
2.日本水产品安全的监管法律体系 | 第31页 |
(四)对我国水产品安全的监管的借鉴意义 | 第31-34页 |
1.调整政府职能,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 | 第31-32页 |
2.健全支撑体系,实现有效的工作平台 | 第32页 |
3.推进行业自律,实现内部自控 | 第32-34页 |
六、供应链视角下水产品安全的监管对策 | 第34-39页 |
(一)供应链视角下水产品安全的监管思路 | 第34-35页 |
1.实现环节的无疏漏全监管 | 第34页 |
2.做到相关主体的全面参与 | 第34页 |
3.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 第34页 |
4.捋清监管职责和相互关系 | 第34-35页 |
5.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的保障 | 第35页 |
(二)供应链视角下水产品安全的监管具体措施 | 第35-39页 |
1.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 | 第35-36页 |
2.促进流通环节的监管 | 第36页 |
3.推进消费环节的反向监管 | 第36-37页 |
4.弱化监管中的牛鞭效应 | 第37-39页 |
七、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