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7-21页 |
1.3.1 国外对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对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论文的结构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质量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32页 |
2.1 质量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2.1.1 质量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质量管理方法 | 第23-25页 |
2.2 产品开发质量管理 | 第25-26页 |
2.2.1 产品开发的定义和特点 | 第25页 |
2.2.2 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概述 | 第25-26页 |
2.3 质量管理工具介绍 | 第26-31页 |
2.3.1 质量功能展开 | 第26-28页 |
2.3.2 设计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 第28-30页 |
2.3.3 实验设计 | 第30页 |
2.3.4 故障树分析 | 第30-31页 |
2.3.5 田口方法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PC公司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现状 | 第32-40页 |
3.1 PC公司介绍 | 第32-33页 |
3.1.1 公司业务 | 第32页 |
3.1.2 公司架构 | 第32-33页 |
3.2 PC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及质量管理 | 第33-36页 |
3.2.1 产品开发流程介绍 | 第33-35页 |
3.2.2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 第35-36页 |
3.3 PC公司产品开发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3.3.1 产品质量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3.3.2 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缺陷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PC公司产品开发策划阶段基于QFD的质量控制 | 第40-67页 |
4.1 PC公司立式烘包机项目介绍 | 第40页 |
4.2 QFD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4.2.1 QFD的应用时机 | 第40-41页 |
4.2.2 QFD模型工作流程 | 第41-43页 |
4.3 QFD模型的应用 | 第43-66页 |
4.3.1 QFD小组的建立 | 第43页 |
4.3.2 客户需求的获取 | 第43-45页 |
4.3.3 客户需求情景分析 | 第45-47页 |
4.3.4 客户需求质量展开 | 第47-49页 |
4.3.5 客户需求重要度分析 | 第49-56页 |
4.3.6 技术特性的获取 | 第56-58页 |
4.3.7 技术特性相关关系矩阵 | 第58-59页 |
4.3.8 客户需求与技术特性关系矩阵 | 第59-60页 |
4.3.9 客户需求与质量规划表 | 第60-61页 |
4.3.10 技术特性重要度计算 | 第61-62页 |
4.3.11 技术竞争能力评估 | 第62-63页 |
4.3.12 搭建质量屋 | 第63-65页 |
4.3.13 质量屋分析和控制点确认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PC公司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基于DFMEA的质量控制 | 第67-86页 |
5.1 DFMEA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 第67-69页 |
5.1.1 DFMEA的应用 | 第67-68页 |
5.1.2 DFMEA的分析步骤 | 第68-69页 |
5.2 PC公司DFMEA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 第69-85页 |
5.2.1 建立DFMEA小组 | 第69-70页 |
5.2.2 明确分析目标 | 第70-71页 |
5.2.3 制作可靠性方框图 | 第71-72页 |
5.2.4 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 | 第72-74页 |
5.2.5 产品潜在失效模式的严重度 | 第74页 |
5.2.6 产品潜在失效模式的发生度 | 第74-76页 |
5.2.7 产品潜在失效模式探测度 | 第76-77页 |
5.2.8 风险度RPN的计算 | 第77-79页 |
5.2.9 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 | 第79-80页 |
5.2.10 重新评估RPN | 第80-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6-90页 |
6.1 PC公司产品开发过程中QFD,DFMEA的实施总结 | 第86-88页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88页 |
6.3 前景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