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视野中的古镇媒介形象研究--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 一、消费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 第13-15页 |
| 二、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 | 第15-17页 |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一、消费文化 | 第17-18页 |
| 二、媒介形象 | 第18-20页 |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传统古镇媒介形象的构建方式与内涵 | 第22-37页 |
| 第一节 符号元素:共享的符号系统 | 第22-25页 |
| 第二节 古镇形象:时空交错的整体 | 第25-33页 |
| 一、“江南”作为区域概念的既定内涵 | 第25-26页 |
| 二、“水”的意义的“换挡加速” | 第26-29页 |
| 三、“乡镇”生活的差异化表达 | 第29-30页 |
| 四、“古镇故事”的主角与叙事方式 | 第30-33页 |
| 第三节 消费想象:闲暇时间的生活状态 | 第33-37页 |
| 一、弥补都市生活的缺失 | 第33-35页 |
| 二、塑造自我治愈的神话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现代性影响下古镇媒介形象的演变 | 第37-47页 |
| 第一节 媒介中古镇生活的演变 | 第37-39页 |
| 一、新鲜事正在发生 | 第37-38页 |
| 二、故事本身在发生变化 | 第38-39页 |
| 第二节 媒介中古镇旅游观念的演变 | 第39-41页 |
| 一、“经过”、“回来”与“留下”的观念演变 | 第39-41页 |
| 二、观念演变背后的经济驱动力 | 第41页 |
| 第三节 媒介中古镇消费活动的演变 | 第41-44页 |
| 一、现代商业介入:生活惯性难以摆脱 | 第41-43页 |
| 二、旅游人群涌入:都市喧嚣移入古镇 | 第43-44页 |
| 第四节 古镇影像文本叙事方式的演变 | 第44-47页 |
| 一、叙述节奏和逻辑的现代性转向 | 第44-45页 |
| 二、叙述者身份与扮演角色的多样化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关于古镇媒介形象生产的反思 | 第47-60页 |
| 第一节 景观打造与“真实”重构 | 第47-49页 |
| 一、媒介景观的构建途径 | 第47-48页 |
| 二、资本逻辑下的“真实”重构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性别角色塑造与审美功用 | 第49-53页 |
| 一、作为消费者和被消费对象的共同体 | 第50-51页 |
| 二、女性形象的审美功用 | 第51-53页 |
| 第三节 认同构建与霸权操控 | 第53-60页 |
| 一、实现认同的两个层面 | 第53-54页 |
| 二、媒介中古镇的认同构建 | 第54-57页 |
| 三、霸权操控:消费领域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第57-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