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理化特性及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9-14页
    1.1 砂姜黑土概述第9页
    1.2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9-10页
    1.3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0-11页
    1.4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第11页
    1.5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第11-12页
    1.6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干物质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第12页
    1.7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12-14页
2 引言第14-15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5-19页
    3.0 供试品种第15页
    3.1 试验设计第15页
    3.2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5-18页
        3.2.1 土壤理化性状第15-17页
        3.2.2 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第17页
        3.2.3 冬小麦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第17-18页
        3.2.4 冬小麦氮素的积累与转运第18页
        3.2.5 产量第18页
    3.3 数据统计分析第18-19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9-37页
    4.1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19-25页
        4.1.1 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容重的影响第19页
        4.1.2 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第19-20页
        4.1.3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不同来源水分消耗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0-22页
        4.1.4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第22-23页
        4.1.5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23-25页
    4.2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第25-28页
        4.2.1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第25页
        4.2.2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的影响第25-26页
        4.2.3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有效辐射PAR光截获率的影响第26-27页
        4.2.4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第27-28页
    4.3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及其形成的影响第28-37页
        4.3.1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分配与转运的影响第28-32页
        4.3.2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转运的影响第32-34页
        4.3.3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4-37页
5 讨论第37-42页
    5.1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第37页
    5.2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37-39页
    5.3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叶片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第39-40页
    5.4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第40页
    5.5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第40-41页
    5.6 耕种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第41-42页
6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2页
英文摘要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Spd对渍涝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及多胺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不同节水灌溉对井灌区冬小麦—夏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