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化学小分子诱导的蛋白质活性中心周围微环境的变化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4页
    1.1 前言第11-12页
    1.2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性质第12-15页
        1.2.1 蛋白质的结构第12-15页
        1.2.2 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第15页
    1.3 常见的模型蛋白第15-18页
        1.3.1 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第15-17页
        1.3.2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x)第17页
        1.3.3 肌红蛋白(Myoglobin,Mb)第17-18页
        1.3.4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第18页
    1.4 常见的与蛋白质作用的小分子物质第18-21页
        1.4.1 小分子变性剂和还原剂第19-20页
        1.4.2 药物小分子第20-21页
    1.5 小分子与蛋白质作用的研究方法第21-33页
        1.5.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UV-vis)第21-22页
        1.5.2 荧光光谱法(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第22-26页
        1.5.3 圆二色谱法(Circular Dichroism,CD)第26-28页
        1.5.4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第28-30页
        1.5.5 激光拉曼光谱法(1aser Raman spectroscopy)第30-31页
        1.5.6 电化学方法第31-32页
        1.5.7 其他研究方法第32-33页
    1.6 本论文的指导思想第33-34页
第二章 胍离子诱导的葡萄糖氧化酶活性中心周围微环境的变化第34-52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37页
        2.2.1 试剂第35页
        2.2.2 胍离子诱导下葡萄糖氧化酶去折叠体系的制备第35页
        2.2.3 仪器和程序第35-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50页
        2.3.1 GO_x的电催化活性第37-41页
        2.3.2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微环境变化第41-42页
        2.3.3 葡萄糖氧化酶(GOx)的构象结构第42-46页
        2.3.4 胍离子(Gdm~+)与葡萄糖氧化酶(GOx)作用的分子模拟计算第46-50页
    2.4 结论第50-52页
第三章 抗肿瘤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并诱导其ⅡA域微环境变化的探讨第52-68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5页
        3.2.1 试剂第53页
        3.2.2 仪器和程序第53-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67页
        3.3.1 FU与HSA的相互作用第55-56页
        3.3.2 HSA与FU作用前后的构象变化第56-58页
        3.3.3 HSA中Trp 214残基周围微环境的变化第58-65页
        3.3.4 FU与HSA的结合过程及结合位点的分子模拟研究第65-67页
    3.4 结论第67-68页
第四章 酞菁锌衍生物诱导的人血清白蛋白位点微环境的变化第68-90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实验部分第69-73页
        4.2.1 试剂第69-70页
        4.2.2 仪器和程序第70-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89页
        4.3.1 ZnPcs衍生物与HSA的相互作用第73-74页
        4.3.2 HSA在ZnPcs衍生物作用下的构象变化第74-77页
        4.3.3 HSA与ZnPcs衍生物的作用位点、微环境变化研究第77-84页
        4.3.4 HSA与ZnPcs衍生物的分子对接模拟第84-89页
    4.4 结论第89-90页
第五章 不同pH环境下肌红蛋白结构及血红素微环境变化的研究第90-101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实验部分第91-93页
        5.2.1 试剂第91页
        5.2.2 pH诱导Mb去折叠第91页
        5.2.3 仪器和程序第91-9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3-100页
        5.3.1 肌红蛋白(Mb)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电化学响应第93-96页
        5.3.2 肌红蛋白(Mb)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结构变化第96-98页
        5.3.3 不同pH条件下肌红蛋白(Mb)的血红素周围微环境的变化第98-100页
    5.4 结论第100-101页
总结与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2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科学化研究
下一篇:掺杂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气电化学还原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