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直觉主义认识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由或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柏格森哲学的背景和总体特征 | 第14-17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理论背景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总体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直觉主义认识论的哲学基础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绵延——生命的本真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对传统时间观的批判 | 第18-21页 |
一、观念中的时间 | 第19-20页 |
二、绵延中的时间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生命实体与创造进化论 | 第21-25页 |
一、我们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 | 第21-22页 |
二、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因而必须有所选择 | 第22-23页 |
三、当我们自由行动时,就在自身中体验到了创造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直觉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5-36页 |
第一节 直觉的“诞生” | 第25-29页 |
一、与传统直觉的不同 | 第25-28页 |
二、直觉不是情感 | 第28页 |
三、直觉不是本能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以直觉重建思维的方向 | 第29-31页 |
一、直觉与理智的关系 | 第29-30页 |
二、直觉在绵延中思维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直觉如何运作 | 第31-36页 |
一、共感 | 第32-33页 |
二、入戏 | 第33-34页 |
三、直觉离不开记忆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对直觉主义认识论的评价 | 第36-47页 |
第一节 柏格森直觉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 第36-42页 |
一、笛卡尔、康德以及叔本华视野中的直觉 | 第36-39页 |
二、德勒兹眼中的直觉 | 第39-40页 |
三、柏格森的直觉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直觉主义的方法论价值 | 第42-44页 |
第三节 直觉主义认识论面临的挑战 | 第44-47页 |
一、操作性不强 | 第44-45页 |
二、具有超验性 | 第45页 |
三、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