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2 气枪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大容量气枪震源实验 | 第15-16页 |
1.3.2 气枪子波模拟 | 第16-19页 |
1.3.3 信号叠加技术 | 第19页 |
1.4 论文工作与创新点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街面水库气枪实验概祝 | 第22-38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震源系统 | 第22-26页 |
2.3 观测系统 | 第26-28页 |
2.4 工况设计 | 第28-31页 |
2.5 数据归档 | 第31-37页 |
2.5.1 数据格式 | 第32-33页 |
2.5.2 数据入库 | 第33-35页 |
2.5.3 数据接收率 | 第35-37页 |
2.6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气枪震源近场特性研究 | 第38-7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气枪子波参数 | 第38-40页 |
3.3 气枪震源特性 | 第40-50页 |
3.3.1 时频特性 | 第40-45页 |
3.3.2 能量特性 | 第45-46页 |
3.3.3 环境影响 | 第46-47页 |
3.3.4 可重复性 | 第47-50页 |
3.3.5 其他特性 | 第50页 |
3.4 气枪子波影响因素 | 第50-68页 |
3.4.1 沉放深度 | 第50-53页 |
3.4.2 工作压力 | 第53-55页 |
3.4.3 气枪数量 | 第55-58页 |
3.4.4 枪阵尺寸 | 第58-61页 |
3.4.5 水体深度 | 第61-68页 |
3.5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基于开口系统的气枪子波摸拟 | 第70-132页 |
4.1 引言 | 第70页 |
4.2 气泡振荡机制 | 第70-74页 |
4.3 气泡振荡模型 | 第74-93页 |
4.3.1 Rayleigh (1917)模型 | 第74-76页 |
4.3.2 Ziolkowski (1970)模型 | 第76-84页 |
4.3.3 Johnson (1994)模型 | 第84-86页 |
4.3.4 Ziolkowski (1998)模型 | 第86-88页 |
4.3.5 气泡振荡模型比较 | 第88-93页 |
4.4 气泡振荡影响因素 | 第93-112页 |
4.4.1 开口热力学系统 | 第93-95页 |
4.4.2 气泡振荡影响因素 | 第95-112页 |
4.5 单枪子波模拟 | 第112-120页 |
4.6 气枪阵列子波模拟 | 第120-130页 |
4.7 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五章 气枪信号叠加技术及应用 | 第132-156页 |
5.1 引言 | 第132页 |
5.2 信号叠加技术 | 第132-137页 |
5.2.1 线性叠加 | 第132-134页 |
5.2.2 相位加权叠加 | 第134-136页 |
5.2.3 分频相位加权叠加 | 第136-137页 |
5.3 数值模拟 | 第137-142页 |
5.4 最优土况评估 | 第142-145页 |
5.5 正式工况数据分析 | 第145-153页 |
5.6 小结 | 第153-156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156-162页 |
6.1 结语 | 第156-159页 |
6.2 展望 | 第159-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8页 |
致谢 | 第168-170页 |
作者简介 | 第170-17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172-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