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 第13-14页 |
1.1.2 无线网络安全 | 第14页 |
1.1.3 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2 论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2.1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5页 |
1.2.2 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物理层安全的基础知识及研究现状 | 第19-35页 |
2.1 物理层安全理论基础知识 | 第19-23页 |
2.1.1 信息论保密指标 | 第19-20页 |
2.1.2 Wyner窃听信道 | 第20-22页 |
2.1.3 密钥协商 | 第22-23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2.2.1 MIMO窃听信道 | 第23-25页 |
2.2.2 中继窃听信道 | 第25-26页 |
2.2.3 能量收集系统的无线信息安全传输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第三章 认知中继网络同时保证节能和安全的中继选择策略 | 第35-52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6-39页 |
3.2.1 次级系统保密速率 | 第37-38页 |
3.2.2 有限状态马尔可夫模型 | 第38-39页 |
3.3 问题构造及求解 | 第39-42页 |
3.3.1 问题构造 | 第39-40页 |
3.3.2 问题求解 | 第40-42页 |
3.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42-48页 |
3.4.1 次级系统保密速率性能改进 | 第43-45页 |
3.4.2 次级系统能量消耗性能改进 | 第45-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第四章 无线充电式协作认知无线电网络信息安全传输策略 | 第52-77页 |
4.1 引言 | 第52-54页 |
4.2 系统模型及问题构造 | 第54-57页 |
4.2.1 无线充电次级系统发送信号模型 | 第55-56页 |
4.2.2 主系统信息安全传输问题构造 | 第56-57页 |
4.3 优化问题求解 | 第57-60页 |
4.4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60-65页 |
4.4.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1页 |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1-65页 |
4.5 协作认知D2D网络能量和安全信息同传策略 | 第65-68页 |
4.5.1 能量和安全信息同传信号模型 | 第66-67页 |
4.5.2 能量和安全信息同传优化问题构造 | 第67-68页 |
4.6 能量和安全信息同传优化问题求解 | 第68-71页 |
4.6.1 能量和安全信息同传最优波束 | 第68-70页 |
4.6.2 能量和安全信息同传子优化波束 | 第70-71页 |
4.7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71-7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第五章 基于社交关系的能量收集D2D网络安全信息传输策略研究 | 第77-91页 |
5.1 引言 | 第77-79页 |
5.2 基于社交亲密度的能量收集D2D安全中继传输策略 | 第79-82页 |
5.2.1 中继数据传输模型 | 第80页 |
5.2.2 中继选择优化问题建模及求解 | 第80-82页 |
5.3 基于社团的能量收集D2D安全多播数据传输策略 | 第82-83页 |
5.3.1 多播数据传输模型 | 第82-83页 |
5.3.2 社团构造优化问题建模及求解 | 第83页 |
5.4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83-86页 |
5.4.1 能量收集D2D安全中继系统吞吐量改进 | 第84-85页 |
5.4.2 能量收集D2D安全多播系统性能改进 | 第85-8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91-94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91-92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92-94页 |
缩略语说明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