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离子与几种典型高分子作用的单分子力谱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49页
    1.1 前言第14-15页
    1.2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技术第15-32页
        1.2.1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15-18页
        1.2.2 单分子力谱技术第18-23页
        1.2.3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技术的应用第23-32页
    1.3 离子特异性效应第32-41页
        1.3.1 Hofmeister序列第33-34页
        1.3.2 离子特异性效应经典理论及模型第34-40页
        1.3.3 离子特异性效应解释的相关争议第40-41页
    1.4 聚电解质溶液理论第41-46页
        1.4.1 稀溶液中的聚电解质第41-44页
        1.4.2 在一定浓度下的聚电解质链以及抗衡离子凝聚模型第44-45页
        1.4.3 聚电解质链的复杂行为第45-46页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第46-49页
第2章 离子浓度对聚电解质影响的单分子力谱研究第49-71页
    2.1 引言第49-51页
    2.2 实验部分第51-54页
        2.2.1 实验用品第51-52页
        2.2.2 样品制备第52页
        2.2.3 单分子力谱实验第52-53页
        2.2.4 数据分析第53-5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4-69页
        2.3.1 PSSNa的本征弹性第54-55页
        2.3.2 QM-FRC理论模型验证第55-57页
        2.3.3 M-FJC理论模型拟合第57-58页
        2.3.4 PSSNa在中低浓度盐中的单分子力谱第58-62页
        2.3.5 聚电解质溶液的几个性能参数第62-64页
        2.3.6 PSSNa在高浓度盐的单分子力谱第64-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3章 离子对不同侧链聚电解质影响的单分子力谱研究第71-87页
    3.1 引言第71-73页
    3.2 实验部分第73-74页
        3.2.1 实验用品第73页
        3.2.2 样品制备第73页
        3.2.3 单分子力谱实验第73-7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4-85页
        3.3.1 聚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构象第74-76页
        3.3.2 三种聚电解质在两个边界条件下的单分子力谱对比第76-79页
        3.3.3 M-FJC模型拟合三种聚电解质的力-拉伸曲线第79-81页
        3.3.4 三种聚电解质在去离子水(DI water)中的单分子力谱分析第81-83页
        3.3.5 三种聚电解质在1MKCl溶液中的单分子力谱第83-85页
    3.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4章 聚电解质体系离子特异性效应的单分子力谱研究第87-100页
    4.1 引言第87-89页
    4.2 实验部分第89-90页
        4.2.1 实验用品第89-90页
        4.2.2 样品制备第90页
        4.2.3 单分子力谱实验第9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0-98页
        4.3.1 PSSNa在位于Hofmeister序列左侧的盐溶液中的单分子力谱第91-95页
        4.3.2 PSSNa在位于Hofmeister序列右侧的盐溶液中的单分子力谱第95-98页
    4.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5章 离子对中性高分子影响的单分子力谱研究第100-117页
    5.1 引言第100-102页
    5.2 实验部分第102页
        5.2.1 实验用品第102页
        5.2.2 样品制备第10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2-115页
        5.3.1 PEO的本征弹性第102-103页
        5.3.2 QM-FRC理论模型验证第103-104页
        5.3.3 PEO在水溶液中单分子力谱第104-111页
        5.3.4 PEO在盐溶液中单分子力谱第111-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结论第117-119页
研究展望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降解竹材木质素高效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其发酵工艺研究
下一篇:油茶炭疽病新病原遗传结构及其内生拮抗菌定殖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