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鹅概况 | 第11页 |
1.1 我国养鹅现状 | 第11页 |
1.2 扬州鹅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3 扬州鹅品种特点 | 第11页 |
2 微量元素添加剂 | 第11-12页 |
3 铜的概述 | 第12-20页 |
3.1 铜源的选择 | 第12-13页 |
3.1.1 无机铜源 | 第12页 |
3.1.2 有机铜源 | 第12-13页 |
3.2 动物体中铜的来源、分布和代谢 | 第13-14页 |
3.3 铜的生理功能 | 第14-17页 |
3.3.1 参与造血机能 | 第14页 |
3.3.2 参与能量代谢 | 第14页 |
3.3.3 影响血液生化指标 | 第14-15页 |
3.3.4 影响血管和骨骼发育 | 第15页 |
3.3.5 影响毛发和皮肤颜色 | 第15页 |
3.3.6 影响免疫功能 | 第15-16页 |
3.3.7 影响促生长激素的分泌 | 第16页 |
3.3.8 改善肠道内环境 | 第16页 |
3.3.9 影响糖脂、蛋白质代谢 | 第16-17页 |
3.3.10 铜对畜禽其他方面的影响 | 第17页 |
3.4 影响铜吸收利用的因素 | 第17-18页 |
3.4.1 品种及生理阶段 | 第17页 |
3.4.2 饲料含铜量及营养成分 | 第17-18页 |
3.4.3 矿物元素 | 第18页 |
3.4.4 植酸 | 第18页 |
3.4.5 铜的化学形态 | 第18页 |
3.5 家禽中铜的添加量 | 第18页 |
3.6 生产中高铜的负面影响 | 第18-19页 |
3.6.1 中毒作用 | 第18-19页 |
3.6.2 影响畜产品品质 | 第19页 |
3.6.3 造成资源浪费 | 第19页 |
3.6.4 造成环境污染 | 第19页 |
3.7 铜在畜禽生产中应用 | 第19-20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第21-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21页 |
1.2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1.3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1.4 饲养管理 | 第21页 |
1.5 试验样品采集 | 第21页 |
1.6 指标测定 | 第21-25页 |
1.6.1 生长性能指标 | 第21-22页 |
1.6.2 体尺指标 | 第22-23页 |
1.6.3 血液生化指标 | 第23页 |
1.6.4 器官指标 | 第23页 |
1.6.5 屠宰性能指标 | 第23-24页 |
1.6.6 肌肉品质 | 第24页 |
1.6.7 骨骼强度测定 | 第24页 |
1.6.8 肝脏铜含量测定 | 第24页 |
1.6.9 粪中养分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1.7 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4页 |
2.1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29~70日龄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5-27页 |
2.1.1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体重的影响 | 第25页 |
2.1.2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的影响 | 第25-27页 |
2.2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体尺指标的影响 | 第27页 |
2.3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器官重和器官指数的影响 | 第29-31页 |
2.6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肉品质的影响 | 第31-32页 |
2.7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胫骨强度的影响 | 第32页 |
2.8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肝脏、体重、屠宰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2.9 饲粮中不同铜水平对仔鹅粪中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8页 |
3.1 铜对仔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34页 |
3.2 铜对仔鹅体尺性状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铜对仔鹅屠宰性能的影响 | 第35页 |
3.4 铜对仔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铜对仔鹅肝脏中铜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6 铜对仔鹅肉品质的影响 | 第37页 |
3.7 铜对仔鹅粪铜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