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的永州异蛇文化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理论依据 | 第19-34页 |
2.1 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方法 | 第19-23页 |
2.1.1 以“人文”为主线的文化产业规划 | 第19-20页 |
2.1.2 以“自然”为基底的空间结构规划 | 第20-23页 |
2.2 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要点 | 第23-26页 |
2.2.1 区域——分区规划 | 第23-24页 |
2.2.2 通道——道路设计 | 第24页 |
2.2.3 边界设计 | 第24-25页 |
2.2.4 节点设计 | 第25页 |
2.2.5 标志物设计 | 第25-26页 |
2.3 景观设计原理 | 第26-29页 |
2.3.1 多感官的体验 | 第26-27页 |
2.3.2 对比的手法 | 第27-28页 |
2.3.3 组景手法 | 第28页 |
2.3.4 意境的创造 | 第28-29页 |
2.4 文化产业园植物规划设计理论 | 第29-34页 |
2.4.1 前期准备 | 第29-30页 |
2.4.2 概念规划 | 第30-32页 |
2.4.3 植物景观空间营造 | 第32-34页 |
3 实例研究——异蛇文化产业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第34-79页 |
3.1 异蛇文化产业园现状分析 | 第34-41页 |
3.1.1 项目背景 | 第34页 |
3.1.2 位置及范围 | 第34-35页 |
3.1.3 场地概况 | 第35-36页 |
3.1.4 SWOT分析 | 第36-38页 |
3.1.5 异蛇特色文化应用现状分析 | 第38-39页 |
3.1.6 异蛇文化产业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3.2 规划设计理念 | 第41-42页 |
3.2.1 史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第41页 |
3.2.2 地脉—区位优越,环境优美 | 第41页 |
3.2.3 文脉—底蕴深厚,博大精深 | 第41-42页 |
3.3 异蛇文化产业园特色文化 | 第42-45页 |
3.3.1 地方特色文化概述 | 第42-43页 |
3.3.2 异蛇文化产业园文化要素提炼 | 第43-45页 |
3.4 规划设计原则 | 第45-47页 |
3.4.1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 第45-46页 |
3.4.2 人的参与性原则 | 第46页 |
3.4.3 突出区域特色原则 | 第46页 |
3.4.4 文化主题的整体性原则 | 第46-47页 |
3.4.5 景观多样性原则 | 第47页 |
3.5 园区性质 | 第47页 |
3.6 规划设计思路 | 第47-49页 |
3.6.1 以文化为灵魂 | 第48页 |
3.6.2 以产业为支撑 | 第48页 |
3.6.3 以景观为特色 | 第48-49页 |
3.7 总平面设计 | 第49-52页 |
3.8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 第52-55页 |
3.8.1 一轴 | 第53-54页 |
3.8.2 一带 | 第54页 |
3.8.3 六区 | 第54-55页 |
3.9 主题景观节点 | 第55-64页 |
3.10 道路交通系统 | 第64-66页 |
3.10.1 出入口 | 第65页 |
3.10.2 道路系统 | 第65-66页 |
3.11 竖向设计 | 第66-68页 |
3.12 服务设施规划 | 第68-69页 |
3.12.1 体验性设施 | 第69页 |
3.12.2 公共设施 | 第69页 |
3.12.3 停车场 | 第69页 |
3.13 植物景观规划 | 第69-79页 |
3.13.1 植物规划原则 | 第70页 |
3.13.2 植物规划内容 | 第70-72页 |
3.13.3 主题园规划 | 第72-77页 |
3.13.4 其他区域规划 | 第77-79页 |
4 总结与讨论 | 第79-82页 |
4.1 总结 | 第79-80页 |
4.2 不足与展望 | 第80-82页 |
4.2.1 不足 | 第80页 |
4.2.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附图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