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基于组分的生物质共溶剂热解液化机理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的结构第9-11页
        1.2.1 纤维素第10页
        1.2.2 半纤维素第10-11页
        1.2.3 木质素第11页
    1.3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第11-13页
        1.3.1 直接燃烧技术第12页
        1.3.2 生物转化技术第12-13页
        1.3.3 热化学转化技术第13页
    1.4 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第13-17页
        1.4.1 生物质热解液化的影响因素第13-15页
        1.4.2 生物质热解液化机理研究现状第15-17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第19-28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3页
        2.2.1 实验原料第19-20页
        2.2.2 红外固体压片分析第20-21页
        2.2.3 热重-红外联用分析(TG-FTIR)第21-22页
        2.2.4 热裂解-色谱质谱联用分析(Py-GC/MS)第22-23页
    2.3 生物质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模型第23-27页
        2.3.1 等转化率法第25页
        2.3.2 Malek法计算动力学模型第25-26页
        2.3.3 过渡态理论的应用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纤维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和机理实验研究第28-42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纤维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和产物生成机理第28-37页
        3.2.1 纤维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分析第28-30页
        3.2.2 纤维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参数第30-33页
        3.2.3 Malek法确定纤维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模型第33-34页
        3.2.4 共溶剂热解液化过程的活化熵、活化焓和活化自由能第34-35页
        3.2.5 纤维素共溶剂热解液化产物析出过程第35-37页
    3.3 Py-GC/MS分析纤维素共溶剂热解液化析出挥发分第37-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木聚糖和木质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和机理实验研究第42-63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木聚糖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和产物生成机理第42-52页
        4.2.1 木聚糖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分析第42-43页
        4.2.2 木聚糖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参数第43-48页
        4.2.3 木聚糖共溶剂热解液化产物析出过程第48-49页
        4.2.4 Py-GC/MS分析木聚糖共溶剂热解液化析出挥发分第49-52页
    4.3 木质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和产物生成机理第52-62页
        4.3.1 木质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分析第52-54页
        4.3.2 木质素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参数第54-58页
        4.3.3 木质素共溶剂热解液化产物析出过程第58-59页
        4.3.4 Py-GC/MS分析木质素共溶剂热解液化析出挥发分第59-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三大组分合成生物质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和机理实验研究第63-71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生物质三大组分在共溶剂热解液化中的协同作用第63-66页
        5.2.1 单纯形格子法合成生物质样品第63-64页
        5.2.2 三组分合成生物质的共溶剂热解液化动力学和相互影响第64-66页
    5.3 Py-GC/MS分析合成生物质的共溶剂热解液化产物分布第66-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71-74页
    6.1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第72页
    6.2 本文研究展望第72-74页
附录A第74-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供暖住宅室内热环境及居民热舒适的研究
下一篇:mKdV呼吸子型孤子解的轨道稳定性和渐近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