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眼球争夺战: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环境 | 第17-23页 |
第一节 互联网:人的互联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互联网的媒介环境特征 | 第18-23页 |
第三章 人脑构造与认知思维模型 | 第23-30页 |
第一节 人脑的解剖结构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麦克利恩:三重脑理论 | 第24-27页 |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与丹尼尔·卡尼曼的学说 | 第27-30页 |
第四章 人脑的注意力机制与产品设计的三层次理论 | 第30-36页 |
第一节 人脑的注意力机制:选择与决策 | 第30-33页 |
第二节 产品设计的三个层次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大脑的认知偏好对网络三种流行现象的解释 | 第36-47页 |
第一节 人脑偏好性和促进生殖的信息 | 第37-40页 |
第二节 人脑偏好视觉化信息 | 第40-44页 |
第三节 大脑害怕孤独、偏好社交信息 | 第44-46页 |
本章总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互联网时代文字媒体的生存策略 | 第47-63页 |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阅读的必要——理性根源 | 第47-51页 |
第二节 文字生存之形式策略——讲故事 | 第51-54页 |
第三节 文字生存之主题策略——关乎生存与人性 | 第54-56页 |
第四节 文字生存之语言策略——具象化语言与沉浸感画面 | 第56-60页 |
第五节 文字生存之总策略——对大脑进行奖赏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