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车道交通流仿真与能量耗散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交通流常用变量 | 第16-18页 |
1.2.1 交通流量 | 第16-17页 |
1.2.2 平均速度 | 第17页 |
1.2.3 车辆密度 | 第17页 |
1.2.4 流量速度密度关系 | 第17-18页 |
1.3 典型的交通流现象 | 第18-21页 |
1.3.1 回滞现象(Hysteresis) | 第18-19页 |
1.3.2 交通堵塞(Traffic Jam) | 第19-21页 |
1.4 多车道交通流 | 第21-24页 |
1.4.1 “密度倒置”现象 | 第21页 |
1.4.2 多车道模型中的换道规则 | 第21-24页 |
1.5 交通流理论模型 | 第24-26页 |
1.5.1 宏观模型 | 第25页 |
1.5.2 微观模型 | 第25-26页 |
1.5.3 中观模型 | 第26页 |
1.6 交通能量耗散问题 | 第26-27页 |
1.7 交通流中的社会困境问题 | 第27-28页 |
1.8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考虑车道限速的三车道交通流模型 | 第30-45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考虑车道限速的三车道交通模型 | 第31-35页 |
2.2.1 车辆跟驰模型 | 第31页 |
2.2.2 车道限速 | 第31-32页 |
2.2.3 换道规则 | 第32-35页 |
2.3 能量耗散模型 | 第35-36页 |
2.4 场景与数值模拟 | 第36-44页 |
2.4.1 车辆分布 | 第36-40页 |
2.4.2 速度和车头间距分布 | 第40-41页 |
2.4.3 交通流基本图 | 第41-42页 |
2.4.4 能量耗散 | 第42-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考虑换道时间的双车道交通流模型 | 第45-58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车辆跟驰模型和换道规则 | 第45-47页 |
3.3 换道执行过程 | 第47-50页 |
3.4 仿真模拟 | 第50-51页 |
3.5 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3.5.1 基本图 | 第51-52页 |
3.5.2 换道频率 | 第52页 |
3.5.3 单车速度 | 第52-53页 |
3.5.4 “虚拟车辆” | 第53-54页 |
3.5.5 换道跟驰影响因子 | 第54-55页 |
3.5.6 车道限速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多车道交通流中的社会困境 | 第58-68页 |
4.1 引言 | 第58-60页 |
4.2 一般交通流中的社会困境 | 第60-66页 |
4.2.1 模型 | 第60页 |
4.2.2 系统流量作为社会收益 | 第60-65页 |
4.2.3 能量耗散作为社会收益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9页 |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 | 第79页 |
2)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