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牧民主体地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引言第8-12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1-12页
2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及中国化历程第12-22页
    2.1 马克思人民历史主体的观点第12-15页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历史主体的观点第15-22页
        2.2.1 毛泽东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第15-16页
        2.2.2 邓小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第16-17页
        2.2.3 江泽民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第17-18页
        2.2.4 胡锦涛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第18-19页
        2.2.5 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第19-22页
3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牧民主体地位第22-26页
    3.1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牧民主体地位的必要性第22-23页
        3.1.1 充分发挥牧民主体地位是贯彻唯物史观的要求第22页
        3.1.2 充分发挥牧民主体地位是遵循党的根本宗旨第22-23页
        3.1.3 充分发挥牧民主体地位是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第23页
    3.2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牧民主体地位的可能性第23-26页
        3.2.1 思想观念层面第23页
        3.2.2 物质生产层面第23-24页
        3.2.3 制度法规层面第24-26页
4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牧民主体地位现状分析第26-36页
    4.1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牧民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第26-28页
        4.1.1 牧民的自主性缺失第26-27页
        4.1.2 牧民的能动性缺失第27页
        4.1.3 牧民的创造性缺失第27-28页
    4.2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牧民主体地位缺失引发的问题第28-33页
        4.2.1 建设成本的加重第28-30页
        4.2.2 传统生态知识的断层第30-31页
        4.2.3 牧民生活贫困第31-32页
        4.2.4 社会问题严重第32-33页
    4.3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牧民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第33-36页
        4.3.1 牧民自身因素第33-34页
        4.3.2 政府引导方面的因素第34页
        4.3.3 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第34-35页
        4.3.4 地方经济的制约第35-36页
5 内蒙古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强化牧民主体地位对策第36-43页
    5.1 通过现代教育宣传培训,提高牧民主体意识第36页
    5.2 挖掘传统优良美德,唤起牧民主体责任感第36-37页
    5.3 加强畜牧业生产,确保牧民主体利益第37-38页
    5.4 强化生态环境执法,保障牧民有法可依第38-39页
    5.5 健全社会、金融保障制度,保证牧民基本生活第39页
    5.6 加强政府主导,引导牧民主体充分参与第39-40页
    5.7 鼓励基层组织成立,维护牧民主体利益第40-41页
    5.8 建设游牧文明保护特区,支持牧民自主自理第41-43页
6 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下一篇:基层治理法治化视野下民族地区法治村屯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