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拖延、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8-2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23页
        1.2.1 拖延第9-13页
            1.2.1.1 拖延的概念第9-11页
            1.2.1.2 拖延的理论第11-12页
            1.2.1.3 拖延的测量第12-13页
        1.2.2 自尊第13-16页
            1.2.2.1 自尊的概念第13-14页
            1.2.2.2 自尊的理论第14-16页
            1.2.2.3 自尊的测量第16页
        1.2.3 自我同一性第16-21页
            1.2.3.1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及理论第16-20页
            1.2.3.2 自我同一性的测量第20-21页
        1.2.4 拖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第21-22页
        1.2.5 拖延与自尊的关系第22页
        1.2.6 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第22-23页
        1.2.7 拖延、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第23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23-25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1.4.1 研究目的第25页
            1.4.1.1 研究目标第25页
            1.4.1.2 研究假设第25页
        1.4.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4.2.1 理论意义第25-26页
            1.4.2.2 实践意义第26页
            1.4.2.3 创新之处第26页
2 研究方法第26-30页
    2.1 被试第26-27页
    2.2 变量第27页
        2.2.1 预测变量:主动拖延第27页
        2.2.2 中介变量:自尊第27页
        2.2.3 结果变量:自我同一性第27页
    2.3 研究工具第27-29页
        2.3.1 学业拖延量表第27-28页
        2.3.2 主动拖延量表第28页
        2.3.3 自尊量表第28-29页
        2.3.4 自我同一性客观测量量表第29页
    2.4 研究程序第29-30页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0页
3 结果及分析第30-38页
    3.1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第30-33页
        3.1.2 测量工具的信度第30-31页
        3.1.3 测量工具的效度第31-33页
    3.2 人口统计学变量基本特征第33-35页
    3.3 大学生拖延、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第35-36页
    3.4 大学生拖延、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第36-38页
4 讨论第38-44页
    4.1 样本的正态性和共线性问题第38-39页
    4.2 大学生拖延、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基本特征第39-42页
        4.2.1 大学生拖延的基本特征第39-40页
        4.2.2 大学生自尊的基本特征第40-41页
        4.2.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基本特征第41-42页
    4.3 大学生主动拖延、自尊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第42-44页
        4.3.1 大学生主动拖延对同一性获得的正向预测作用第42-43页
        4.3.2 大学生主动拖延对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第43页
        4.3.3 大学生主动拖延对同一性扩散的负向预测作用第43-44页
        4.3.4 大学生自尊在主动拖延与自我同一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第44页
5 总结第44-46页
    5.1 本研究取得的初步结论第44-45页
    5.2 本研究的不足第45页
    5.3 研究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附录第51-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陇南市西狭颂旅游景区中华书法园景观规划设计
下一篇:四子王旗政府广场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