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8页 |
1. 比较研究法 | 第8页 |
2. 案例研究法 | 第8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一、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外资并购的一般理论 | 第10-15页 |
(一) 外资并购的内涵 | 第10-11页 |
(二) 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含义 | 第11页 |
(三) 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分类 | 第11-15页 |
1. 结构性条件 | 第12-13页 |
2. 行为性条件 | 第13-14页 |
3. 混合性条件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的法律规制 | 第15-21页 |
(一) 美国的规定 | 第15-16页 |
(二) 欧盟的规定 | 第16-17页 |
(三) 中国的规定 | 第17-21页 |
1. 《反垄断法》 | 第17页 |
2. 《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 | 第17-18页 |
3. 《关于实施经营者集中资产或者业务剥离的暂行规定》 | 第18页 |
4. 《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 | 第18页 |
5. 《关于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试行)》 | 第18-21页 |
三、中国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并购的案例分析 | 第21-25页 |
(一) 英博集团公司收购AB公司案 | 第21页 |
(二) 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案件 | 第21-25页 |
1. 基本案情 | 第21-22页 |
2. 竞争市场分析 | 第22-23页 |
3. 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内容 | 第23页 |
4. 小结 | 第23-25页 |
四、中国商务部与美欧等反垄断机构判决的差异 | 第25-33页 |
(一) 谷歌公司收购摩托罗拉案件 | 第25-30页 |
1. 中国的分析 | 第25-26页 |
2. 欧盟的分析 | 第26-29页 |
3. 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二) 技术市场上的附加行为性条件实施 | 第30-33页 |
1. 美国反垄断机构关于附加行为性条件的实施 | 第30-32页 |
2. 我国商务部对于附加行为性条件的实施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6页 |
(一) 附加限制性条件在我国外资并购领域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1. 商务部对于案例的分析较为模糊 | 第33页 |
2. 商务部关于行为性条件的规定过于随意 | 第33页 |
3. 集中当事人权益保障机制不足 | 第33-34页 |
(二) 对我国附加限制性条件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4-36页 |
1. 在判决时进一步分析当事方的动机 | 第34页 |
2. 继续加强和构建经营者集中附条件批准制度约束机制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一) 中文文献 | 第36-37页 |
(二) 外文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