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5页 |
1.1.1 工业旅游新蓝海 | 第12页 |
1.1.2 新型工业化 | 第12-13页 |
1.1.3 全域旅游 | 第13-15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的范畴与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的范畴 | 第17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1.4.1 归纳总结法 | 第18-19页 |
1.4.2 文献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1.4.3 个性分析与共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9页 |
1.4.4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9-20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2章 工业旅游导向的工业园区相关内容基础性研究 | 第22-43页 |
2.1 概念解释及界定 | 第22-30页 |
2.1.1 工业旅游相关概念 | 第22-28页 |
2.1.2 工业园区的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2.1.3 工业旅游与工业园区的内在联系 | 第29-30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及指导意义 | 第30-34页 |
2.2.1 产业结构演化理论 | 第30-31页 |
2.2.2 RMP (昂谱)分析理论 | 第31-32页 |
2.2.3 旅游人类学理论 | 第32-33页 |
2.2.4 产业微笑曲线理论 | 第33-34页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34-42页 |
2.3.1 国外工业旅游与工业园区理论发展 | 第34-38页 |
2.3.2 国内工业旅游与工业园区理论发展 | 第38-41页 |
2.3.3 国内外经验比较与总结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工业旅游导向的工业园区现状解析及规划研究 | 第43-82页 |
3.1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演变历程 | 第43-46页 |
3.1.1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起步时期 | 第43-44页 |
3.1.2 21世纪初工业旅游规范化发展时期 | 第44-45页 |
3.1.3 近年来工业旅游转型时期 | 第45-46页 |
3.2 工业旅游视角下我国工业园区规划的问题 | 第46-49页 |
3.2.1 产业结构单一 | 第47页 |
3.2.2 旅游空间匮乏且缺乏互动 | 第47-48页 |
3.2.3 公共服务设施滞后 | 第48页 |
3.2.4 欠缺交通游线组织 | 第48页 |
3.2.5 缺乏组织保障 | 第48-49页 |
3.3 我国工业园区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 第49-65页 |
3.3.1 模式分类与分析要素 | 第49-51页 |
3.3.2 基于生产制造观光引领的工业园区 | 第51-55页 |
3.3.3 基于新兴高科技产业引发的工业园区 | 第55-59页 |
3.3.4 基于特色产业小镇打造的工业园区 | 第59-62页 |
3.3.5 基于工业遗产游为主的工业园区 | 第62-65页 |
3.3.6 其它开发类型 | 第65页 |
3.4 工业旅游导向的工业园区产业体系构建 | 第65-72页 |
3.4.1 工业旅游导向的工业园区产业延伸 | 第66-68页 |
3.4.2 工业旅游导向的工业园区产业体系建构 | 第68-72页 |
3.4.3 基于SWOT分析的产业发展选择导向 | 第72页 |
3.5 工业旅游导向下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 | 第72-78页 |
3.5.1 RMP模式在园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第72-74页 |
3.5.2 核心吸引物以及P性旅游产品的确立 | 第74页 |
3.5.3 基于RMP分析的板块空间布局模式构建 | 第74-76页 |
3.5.4 基于RMP分析的板块空间布局模式的应用 | 第76-77页 |
3.5.5 基于RMP模式的游览通道组织 | 第77-78页 |
3.6 工业旅游导向下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 | 第78-80页 |
3.6.1 公共服务设施内容 | 第78页 |
3.6.2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模式的架构 | 第78-8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工业旅游导向的工业园区规划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提升规划为例 | 第82-108页 |
4.1 苏州工业园区基本概况 | 第82-83页 |
4.1.1 苏州工业园区位及规模 | 第82页 |
4.1.2 苏州工业园区旅游发展机遇 | 第82-83页 |
4.2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旅游现状分析 | 第83-90页 |
4.2.1 苏州工业园区(潜在)工业旅游资源R性分析 | 第83-85页 |
4.2.2 苏州工业园区旅游市场需求M性分析 | 第85-87页 |
4.2.3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旅游存在问题及SWOT分析 | 第87-90页 |
4.3 工业旅游视角的苏州工业园区整体提升规划策略 | 第90-98页 |
4.3.1 工业旅游视角的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策略 | 第90-92页 |
4.3.2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旅游产品P性开发 | 第92-94页 |
4.3.3 基于RMP的苏州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策略 | 第94-96页 |
4.3.4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交通流线组织 | 第96-98页 |
4.4 工业旅游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局部规划设计策略—以国际科技园为例 | 第98-102页 |
4.4.1 第5期苏州国际科技园区位及规模 | 第98页 |
4.4.2 苏州国际科技园工业旅游现状分析 | 第98-99页 |
4.4.3 国际科技园产业体系构建 | 第99-100页 |
4.4.4 国际科技园规划设计策略 | 第100-102页 |
4.5 苏州工业园区提升规划的启示以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 第102-107页 |
4.5.1 苏州工业园区提升规划的启示 | 第102-103页 |
4.5.2 我国工业旅游导向的工业园区规划发展趋势 | 第103-10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论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附录A 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 | 第114-119页 |
附录B1 工业园区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表(游客) | 第119-120页 |
附录B2 工业园区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表(经营者) | 第120-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