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背景下天津供热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低碳供热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低碳供热产业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低碳供热产业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低碳经济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1 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 | 第15页 |
2.1.2 低碳经济的内涵 | 第15-16页 |
2.2 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2.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 第17-18页 |
2.4 低碳理论对供热产业的影响 | 第18-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天津供热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27页 |
3.1 天津供热产业发展现状 | 第21页 |
3.2 主要热源 | 第21-22页 |
3.2.1 中心城区和环城四区 | 第21-22页 |
3.2.2 滨海新区 | 第22页 |
3.3 主要供热管网 | 第22-23页 |
3.3.1 东北郊热电厂供热管网 | 第22页 |
3.3.2 军粮城热电厂供热管网 | 第22页 |
3.3.3 杨柳青热电厂供热管网 | 第22-23页 |
3.3.4 陈塘庄热电厂供热管网 | 第23页 |
3.3.5 区域锅炉房 | 第23页 |
3.4 天津供热产业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23-26页 |
3.4.1 热源分布不合理 | 第23-24页 |
3.4.2 能源结构有待优化 | 第24页 |
3.4.3 供热管网重复建设 | 第24-25页 |
3.4.4 节能降耗认识存在误区 | 第25页 |
3.4.5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第25-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天津供热产业多热源联网整合研究 | 第27-35页 |
4.1 多热源联网供热的概念 | 第27页 |
4.2 多热源联网系统的组成 | 第27-30页 |
4.2.1 热源 | 第27-29页 |
4.2.2 供热管网 | 第29-30页 |
4.2.3 热力站 | 第30页 |
4.2.4 热用户 | 第30页 |
4.3 多热源联网的运行方式 | 第30-31页 |
4.4 多热源联网供热的优势 | 第31-33页 |
4.4.1 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高 | 第31-32页 |
4.4.2 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 第32页 |
4.4.3 提高供热运行的经济性 | 第32页 |
4.4.4 有利于长期规划发展 | 第32-33页 |
4.5 天津发展多热源联网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天津供热产业能源结构调整研究 | 第35-42页 |
5.1 天津市能源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5.1.1 天津能源生产结构现状 | 第35-37页 |
5.1.2 天津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 第37-38页 |
5.2 天津能源供应发展趋势 | 第38页 |
5.3 不同供热形式的能源利用效率 | 第38-39页 |
5.4 天津供热能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 第39-40页 |
5.5 天津供热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方向 | 第40-4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天津现阶段发展低碳供热产业的对策 | 第42-49页 |
6.1 政府层面 | 第42-44页 |
6.1.1 完善法规政策,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 第42-43页 |
6.1.2 加强低碳知识普及,提高大众节能意识 | 第43页 |
6.1.3 整合供热产业资源,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 第43-44页 |
6.1.4 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重点项目发展 | 第44页 |
6.2 企业层面 | 第44-46页 |
6.2.1 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 第44-45页 |
6.2.2 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 第45-46页 |
6.2.3 聚合社会资源,加快自主创新 | 第46页 |
6.2.4 借鉴先进经验,注重技术引进 | 第46页 |
6.3 总结与展望 | 第46-49页 |
6.3.1 总结 | 第47页 |
6.3.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