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示功图简述及其获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悬点示功图简述 | 第10-11页 |
1.2.2 测量示功图的基本方法 | 第11-12页 |
1.3 抽油井工况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游梁式抽油系统工作特性分析 | 第15-22页 |
2.1 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结构 | 第15-16页 |
2.2 机械部分的瞬时功率 | 第16页 |
2.3 机械部分的损耗分析 | 第16-19页 |
2.3.1 减速机构的功率损耗 | 第17页 |
2.3.2 四连杆机构的功率损耗 | 第17-18页 |
2.3.3 皮带传动机构的功率损耗 | 第18-19页 |
2.4 电机的损耗分析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基于电参数法间接测量油井示功图 | 第22-34页 |
3.1 建立悬点位移数学模型 | 第22-25页 |
3.2 建立电流与光杆载荷关系模型 | 第25-26页 |
3.3 建立悬点载荷与位移关系模型 | 第26-27页 |
3.4 电参数法间接测量油井示功图系统的设计 | 第27-33页 |
3.4.1 间接测量油井示功图系统总体结构 | 第27-28页 |
3.4.2 数据库的建立 | 第28页 |
3.4.3 硬件采集电路的设计 | 第28-29页 |
3.4.4 软件系统功能的实现 | 第29-30页 |
3.4.5 应用实例及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油井工况诊断特征参数的提取 | 第34-44页 |
4.1 不变矩理论 | 第34-36页 |
4.1.1 矩的概念 | 第34-35页 |
4.1.2 矩的物理意义 | 第35页 |
4.1.3 中心矩的归一化处理 | 第35-36页 |
4.1.4 不变矩 | 第36页 |
4.2 典型油井工况示功图的分析 | 第36-39页 |
4.2.1 正常工作 | 第36-37页 |
4.2.2 气体影响 | 第37页 |
4.2.3 供液不足 | 第37-38页 |
4.2.4 抽油杆脱落 | 第38页 |
4.2.5 油井出砂 | 第38-39页 |
4.2.6 游动凡尔漏失 | 第39页 |
4.3 典型油井工况示功图的不变矩 | 第39-40页 |
4.4 示功图的不变矩的修正 | 第40页 |
4.5 泵效及上下冲程实测载荷与理论载荷比值的计算 | 第40-41页 |
4.6 抽油井典型工况特征参数的提取 | 第41-42页 |
4.6.1 特征参数的确定 | 第41-42页 |
4.6.2 特征参数的预处理 | 第42页 |
4.7 特征参数样本库的建立 | 第42-4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油井工况诊断 | 第44-58页 |
5.1 支持向量机 | 第44-49页 |
5.1.1 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5.1.2 最优超平面 | 第45-47页 |
5.1.3 核函数 | 第47-48页 |
5.1.4 支持向量机多分类算法 | 第48-49页 |
5.2 支持向量机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49-52页 |
5.2.1 输入向量与输出向量的确定 | 第49页 |
5.2.2 核函数的确定 | 第49-50页 |
5.2.3 交叉验证法参数寻优 | 第50-52页 |
5.3 基于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实验仿真 | 第52-57页 |
5.3.1 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流程 | 第52页 |
5.3.2 仿真实验环境 | 第52-53页 |
5.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