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及其实现方式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论第10-16页
 一、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二、选题研究现状述评第12-15页
 三、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第一章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本质探讨第16-29页
 第一节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内涵第16-22页
  一、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界定第16-18页
  二、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基本要素与结构第18-22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特点第22-26页
  一、层次性与递进性第22-24页
  二、统一性与多端性第24页
  三、斗争性与反复性第24-25页
  四、社会性与实践性第25-26页
 第三节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矛盾第26-29页
  一、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基本矛盾第26-27页
  二、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具体矛盾第27-29页
第二章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现状分析第29-43页
 第一节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水平总体概况第29-39页
  一、未成年人社会公德现状分析第30-32页
  二、未成年人家庭美德现状分析第32-33页
  三、未成年人道德知、情、意现状分析第33-34页
  四、未成年人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现状分析第34-35页
  五、不同类型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现状分析第35-39页
 第二节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值得关注的问题第39-43页
  一、未成年人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的问题第39-40页
  二、未成年人道德情感丰富与道德意志不坚定的问题第40页
  三、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面临复杂社会因素的问题第40-41页
  四、农村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较低的问题第41-43页
第三章 影响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因素考察第43-49页
 第一节 影响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外在因素第43-46页
  一、家庭因素第43-44页
  二、学校因素第44页
  三、大众传媒因素第44-45页
  四、互联网络因素第45页
  五、同辈群体因素第45-46页
 第二节 影响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的内在因素第46-49页
  一、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第46-47页
  二、未成年人的思想因素第47页
  三、未成年人社会交往因素第47-49页
第四章 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实现方式第49-60页
 第一节 以党和政府的领导为核心实现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49-51页
  一、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推动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49-50页
  二、丰富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加快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50-51页
 第二节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51-53页
  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51-52页
  二、加强学校德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环境育人力第52页
  三、注重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52-53页
 第三节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53-55页
  一、注重未成年人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第54页
  二、优化家庭环境,构建未成年人学习型家庭第54-55页
 第四节 以社区教育为平台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55-57页
  一、发挥社区教育功能促进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56页
  二、整合社区资源建立未成年人社区活动平台第56-57页
 第五节 以网络素养教育为联结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社会化第57-60页
  一、加强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第57-59页
  二、探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模式第59-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件第64-66页
附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迈向整合型:“整体政府”视域下我国基层公安行政改革问题研究
下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背景下我国行政限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