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系地质结构及成因机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4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2-21页
        1.3.1 地质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系地质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4-21页
        1.3.3 存在的问题第21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1.5 完成工作量第23页
    1.6 论文创新点第23-24页
第2章 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地构造背景第24-48页
    2.1 大地构造位置第24-26页
    2.2 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结构特征第26-35页
        2.2.1 重力异常特征第26-30页
        2.2.2 磁异常特征第30-31页
        2.2.3 深部地质结构第31-35页
    2.3 区域地层分布特征第35-45页
    2.4 构造单元第45-46页
    2.5 构造演化史第46-48页
第3章 地层不整合面及构造-地层层序第48-73页
    3.1 不整合面的识别方法第49-58页
        3.1.1 不整合面的野外地质露头识别第49-51页
        3.1.2 不整合面的测井响应识别第51-53页
        3.1.3 不整合面的地震地层学识别第53-58页
    3.2 不整合面的时空展布特征第58-66页
        3.2.1 不整合面的时间特征第58-64页
        3.2.2 不整合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第64-66页
    3.3 构造-地层层序特征第66-71页
        3.3.1 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确定第66页
        3.3.2 构造-地层层序特征第66-71页
    3.4 小结第71-73页
第4章 断裂构造特征第73-123页
    4.1 断裂的分级第73-75页
        4.1.1 断裂分级的基本原则第73页
        4.1.2 不同级别断裂的平面展布特征第73-75页
    4.2 断裂的分期第75-84页
        4.2.1 断裂活动时间的判断方法第76-79页
        4.2.2 准噶尔盆地东部断层活动时限第79-84页
    4.3 主要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第84-122页
        4.3.1 控盆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第84-103页
        4.3.2 盆内主要断裂构造几何学特征第103-122页
    4.4 小结第122-123页
第5章 二叠系构造单元的重新厘定及其特征第123-140页
    5.1 二叠系现今地质结构特征第123-130页
        5.1.1 剖面特征第123-127页
        5.1.2 平面特征第127-130页
    5.2 二叠系构造单元的重新厘定第130-138页
        5.2.1 前人划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第130-134页
        5.2.2 二叠系构造单元的重新厘定第134页
        5.2.3 二叠系构造单元特征第134-138页
    5.3 小结第138-140页
第6章 盆、山构造变形期次的确定第140-149页
    6.1 盆缘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期次第140-144页
        6.1.1 盆山过渡带构造活动时间第140-142页
        6.1.2 低温热年代学对盆缘构造带活动时间的约束第142-144页
    6.2 盆内主要断裂的构造变形期次第144-145页
    6.3 准噶尔盆地东部盆、山构造变形期次第145-148页
    6.4 小结第148-149页
第7章 二叠系地质结构的成因机制第149-162页
    7.1 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原型盆地的形成第149-154页
        7.1.1 北西向前陆盆地的形成第149-150页
        7.1.2 北东向断陷的形成和消亡第150-153页
        7.1.3 东西向构造带的雏形第153-154页
    7.2 后期构造运动对二叠纪原型盆地的改造第154-159页
        7.2.1 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第154-157页
        7.2.2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第157-159页
    7.3 二叠系现今地质结构的最终定型第159-161页
        7.3.1 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盆内构造带的定型第159-160页
        7.3.2 渐新世、上新世博格达山前构造带的定型第160-161页
    7.4 小结第161-162页
第8章 结论与认识第162-163页
致谢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1页
附图第171-186页
附录第186页
    发表的学术文章第186页
    参与的项目第186页
    个人简介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城市航空交通数据的出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下一篇:平面异质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制备工艺的探索研究以及CH3NH3I后处理对器件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