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个体行为的传播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4 思路及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概述 | 第15-31页 |
| 2.1 复杂网络介绍 | 第15-20页 |
| 2.1.1 小世界网络 | 第16-17页 |
| 2.1.2 无标度网络 | 第17-18页 |
| 2.1.3 多重网络 | 第18-20页 |
| 2.2 几种疾病传播模型介绍 | 第20-23页 |
| 2.2.1 SI模型 | 第20-21页 |
| 2.2.2 SIS模型 | 第21页 |
| 2.2.3 SIR模型 | 第21-22页 |
| 2.2.4 SIRS模型 | 第22-23页 |
| 2.3 计算传播阈值的常用物理学方法 | 第23-27页 |
| 2.3.1 平均场方法 | 第23-24页 |
| 2.3.2 空穴理论 | 第24-26页 |
| 2.3.3 马尔科夫链 | 第26-27页 |
| 2.4 疾病在复杂网络上传播阈值 | 第27-30页 |
| 2.4.1 SIS模型在均匀网络上的传播阈值 | 第27页 |
| 2.4.2 SIS模型在非均匀网络上的传播阈值 | 第27-28页 |
| 2.4.3 SIR模型在均匀网络上的传播阈值 | 第28-29页 |
| 2.4.4 SIR模型在非均匀网络上的传播阈值 | 第29-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基于两种局部信息双反馈的SIR传播模型 | 第31-44页 |
| 3.1 局部信息双反馈的SIR模型介绍 | 第32-33页 |
| 3.2 异质平均场方法计算传播阈值 | 第33-36页 |
| 3.3 空穴理论计算传播阈值 | 第36-38页 |
| 3.4 仿真分析 | 第38-4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基于多重网络的UAEU-SIRS模型 | 第44-63页 |
| 4.1 UAEU-SIRS模型介绍 | 第45-48页 |
| 4.2 平均场方法计算传播阈值 | 第48-52页 |
| 4.3 马尔科夫链方法计算传播阈值 | 第52-56页 |
| 4.4 仿真分析 | 第56-6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5.1 内容总结 | 第63-64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