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分析及指数时空动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2.1 景观生态学及景观指数 | 第9-13页 |
1.2.2 景观指数粒度效应研究 | 第13-15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5-20页 |
2.1 深圳市自然条件 | 第15-16页 |
2.2 深圳市社会经济概况 | 第16-18页 |
2.3 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 | 第18-20页 |
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5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3.1.1 景观指数 | 第20-22页 |
3.1.2 最佳粒度确定方法 | 第22-23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4 深圳市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分析 | 第25-39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25页 |
4.2 景观指数的选取 | 第25-26页 |
4.3 景观指数的粒度响应 | 第26-35页 |
4.3.1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的粒度响应 | 第27-33页 |
4.3.2 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对于粒度的响应 | 第33-35页 |
4.4 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分析 | 第35-36页 |
4.4.1 斑块水平数据分析 | 第35页 |
4.4.2 景观水平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4.5 最佳粒度研究分析 | 第36-39页 |
4.5.1 尺度域分析 | 第36页 |
4.5.2 信息损失评价 | 第36-39页 |
5 深圳市景观指数动态分析 | 第39-44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5.2 数据处理 | 第39-42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4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