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基于供需视角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创新点及难点第14-15页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及研究的不足第15-20页
        1.3.1 物流业与各产业协同的理论研究第15-17页
        1.3.2 协同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第17-18页
        1.3.3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研究第18-20页
        1.3.4 文献研究的结论第20页
    1.4 各协同研究的比较及本文协同研究的优势阐述第20-22页
        1.4.1 各协同研究的比较第20-21页
        1.4.2 本文物流供需协同研究的优势性阐述第21-22页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22-25页
        1.5.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2 研究技术路线第23页
        1.5.3 主要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2章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物流供需协同现状研究第25-42页
    2.1 物流业与制造业间物流供需协同研究的产业转移背景分析第25-32页
        2.1.1 我国产业转移经历的三个阶段第25-27页
        2.1.2 产业转移已经成为趋势第27-29页
        2.1.3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突出优势第29-31页
        2.1.4 制造业产业转移背景分析结论第31-32页
    2.2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物流供需协同发展现状研究第32-40页
        2.2.1 制造业对物流的需求发展现状研究第32-34页
        2.2.2 物流业对物流的供给发展现状研究第34-36页
        2.2.3 物流业政策发展环境分析第36-38页
        2.2.4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物流供需协同发展现状研究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物流供需协同机理及模型构建第42-60页
    3.1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物流供需协同机理第42-51页
        3.1.1 制造业对物流业的物流需求协同机理第43-45页
        3.1.2 物流业对制造业的物流供给协同机理第45-48页
        3.1.3 制造业与物流功能子系统的供需协同机理第48-51页
    3.2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物流供需协同模型的建立第51-59页
        3.2.1 模型构建依据及目的第52-53页
        3.2.2 数据来源—分层抽样调查法第53-55页
        3.2.3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物流供需协同模型第55-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以荣昌板桥工业园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第60-77页
    4.1 荣昌制造产业转移与产业布局分析第60-61页
    4.2 荣昌物流产业分析第61-63页
        4.2.1 荣昌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第61-62页
        4.2.2 荣昌物流产业发展特点第62-63页
    4.3 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市场调查第63-65页
    4.4 基于灰色关联矩阵分析两业物流供需协同程度第65-70页
        4.4.1 问卷数据整理及引入模型第65-70页
        4.4.2 结论第70页
    4.5 荣昌制造业与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第70-76页
        4.5.1 对政府提出的建议及措施第71-73页
        4.5.2 对制造业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第73-74页
        4.5.3 对物流业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第74-75页
        4.5.4 对投资者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及展望第77-79页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缩运行图方法的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基于Renyi信息增量的异质多传感器协同跟踪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