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运行机制与效率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文献述评第14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第17-18页
2.相关理论基础第18-28页
    2.1 装备制造业第18-19页
        2.1.1 装备制造业概念、种类第18页
        2.1.2 装备制造业特点第18-19页
    2.2 创新网络理论第19-25页
        2.2.1 创新网络内涵第19页
        2.2.2 创新网络特征第19-20页
        2.2.3 创新网络结构第20-24页
        2.2.4 创新网络功能第24-25页
        2.2.5 创新网络运行第25页
    2.3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内涵、特征第25-28页
        2.3.1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内涵第25-26页
        2.3.2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特征第26-28页
3.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形成过程、结构与功能分析第28-36页
    3.1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分析第28-30页
        3.1.1 整合阶段第28-29页
        3.1.2 萌芽阶段第29页
        3.1.3 初步形成阶段第29-30页
        3.1.4 成熟阶段第30页
    3.2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结构分析第30-34页
        3.2.1 结点要素第31页
        3.2.2 资源要素第31页
        3.2.3 连接方式第31-33页
        3.2.4 结构层次第33-34页
    3.3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功能诠释第34-36页
        3.3.1 激励创新功能第34页
        3.3.2 知识扩散功能第34-35页
        3.3.3 创新成果转化功能第35-36页
4.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运行机制第36-45页
    4.1 信任机制第36-38页
    4.2 学习机制第38-39页
    4.3 利益分配机制第39-41页
    4.4 激励机制第41-42页
    4.5 协调治理机制第42-45页
5.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评价框架、指标体系及方法第45-57页
    5.1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评价框架第45-49页
        5.1.1 投入要素分析第46-47页
        5.1.2 运行环境分析第47页
        5.1.3 产出效应分析第47-49页
    5.2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第49-52页
        5.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49-50页
        5.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0页
        5.2.3 评价指标体内涵分析第50-52页
    5.3 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评价方法第52-57页
        5.3.1 现有方法比较第52-53页
        5.3.2 评价方法选择第53-54页
        5.3.3 随机前沿分析法(SFA)第54-57页
6.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评价第57-74页
    6.1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现状第57-62页
        6.1.1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发展现状第57-58页
        6.1.2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第58-62页
    6.2 数据来源说明及处理第62-63页
    6.3 实证分析结果第63-71页
        6.3.1 实证结果第63-65页
        6.3.2 结果分析第65-71页
    6.4 提升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策略第71-74页
7.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7.1 研究结论第74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附录 1: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第81-84页
附录 2: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
下一篇: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