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具有陆地棉TM-1背景的阔叶棉TX-34渐渗系的培育与评价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主要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34页
    第一章 棉花种质资源与遗传性状第12-14页
        1 种质资源第12页
        2 遗传性状第12-14页
    第二章 遗传标记第14-22页
        1 形态学标记第14页
        2 细胞学标记第14页
        3 蛋白质标记第14页
        4 分子标记技术第14-22页
            4.1 RFLP第15页
            4.2 RAPD第15-16页
            4.3 AFLP第16-17页
            4.4 SRAP第17-18页
            4.5 SSR第18页
            4.6 SNP第18-19页
            4.7 ISSR第19-22页
    第三章 遗传作图第22-26页
        1 遗传图谱第22页
        2 作图群体第22-24页
            2.1 永久性分离群体第22-23页
                2.1.1 重组自交系第22-23页
                2.1.2 DH系第23页
                2.1.3 近等基因系第23页
            2.2 临时性分离群体第23-24页
                2.2.1 F_2群体与F_(2:3)家系第23-24页
                2.2.2 BC_1群体第24页
            2.3 自然群体第24页
        3 作图软件第24-26页
    第四章 数量性状定位第26-30页
        1 单标记分析第26页
        2 区间作图第26-27页
        3 复合区间作图第27页
        4 多重区间作图第27页
        5 关联分析作图第27页
        6 棉花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7-30页
    第五章 染色体片段渐渗系的研究第30-34页
        1 染色体片段渐渗系的培育第30-31页
        2 染色体片段渐渗系的利用第31页
        3 棉花QTL定位的研究进展第31-32页
        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2-34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34-68页
    第六章 源于阔叶棉TX-34的陆地棉渐渗系的培育及优异性状的QTL定位第34-6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41页
            1.1 群体材料第34页
            1.2 供试引物第34-35页
            1.3 试剂药品第35页
            1.4 SSR多态性位点命名第35页
            1.5 棉花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5-37页
            1.6 SSR序列的扩增及鉴定第37-39页
                1.6.1 PCR体系第37页
                1.6.2 PCR程序第37-38页
                1.6.3 PCR产物的鉴定第38-39页
                1.6.4 凝胶电泳第39页
                1.6.5 银染第39页
                1.6.6 显色第39页
                1.6.7 SSR产物带型统计第39页
            1.7 渐渗系群体的构建和性状调查第39-40页
                1.7.1 渐渗系构建第40页
                1.7.2 性状调查第40页
            1.8 数据分析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64页
            2.1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41-46页
            2.2 渐渗系片段分析第46-50页
            2.3 渐渗系群体产量与品质性状的QTL定位第50-64页
                2.3.1 BC_3F_2世代和BC_3F_(2:3)世代群体的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描述统计分析第50-51页
                2.3.2 两个世代群体的产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第51-53页
                2.3.3 BC_3F_2世代和BC_3F_(2:3)世代群体的产量与品质性状的QTL定位第53-58页
                2.3.4 根据BC_3F_2和BC_3F_(2:3)世代的QTL定位结果的QTL作图第58-63页
                2.3.5 优异种质材料的挖掘第63-64页
        3 讨论第64-68页
            3.1 群体构建与遗传作图第64-65页
            3.2 标记偏分离第65-66页
            3.3 染色体片段渐渗系的分析第66页
            3.4 性状QTL定位分析第66-67页
            3.5 渐渗系优异种质的分析第67-68页
结论第68-70页
创新点与不足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陆地棉标准系TM-1背景的阔叶棉TX-48渐渗系鉴定及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下一篇:大豆曲茎性状表现、基因定位与表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