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论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法律保障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3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4 相关概念界定第11-13页
第二章 我国法律关于同工同酬的具体规定第13-18页
    2.1 同工同酬体现基本人权第13页
    2.2 《宪法》关于同工同酬的具体规定第13-14页
    2.3 《劳动合同法》关于同工同酬的具体规定第14-15页
    2.4 实现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法理基础第15-18页
        2.4.1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在我国的定位第15-16页
        2.4.2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法理基础第16-18页
第三章 关于同工同酬的域外法律制度第18-22页
    3.1 国际劳工组织对同工同酬权利的法律规定第18-19页
    3.2 美国对同工同酬权利的法律规定第19-20页
    3.3 日本对同工同酬权利的法律规定第20-22页
第四章 我国劳务派遣实现同工同酬的困境第22-29页
    4.1 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纠纷处理的案例第22-23页
    4.2 我国劳务派遣实现同工同酬的具体困境第23-29页
        4.2.1 劳务派遣行业准入门槛过低导致同工同酬保障主体能力不足第23-24页
        4.2.2 同工同酬的操作标准仍不够明确第24-25页
        4.2.3 同工同酬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完善第25-26页
        4.2.4 同工同酬的救济程序繁琐、证明责任体系不健全第26-27页
        4.2.5 同工同酬的工会保障功能缺失第27-29页
第五章 实现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法律保障第29-35页
    5.1 提高劳务派遣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第29-30页
        5.1.1 进一步细化行政许可制度第29页
        5.1.2 增设备用金制度第29-30页
    5.2 明确同工同酬的界定范围第30-31页
        5.2.1 细化同工同酬的内容第30页
        5.2.2 确立同工同酬的参照标准第30-31页
    5.3 明确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法律责任第31-32页
    5.4 简化救济程序,明确举证责任第32-33页
    5.5 构建行业协会对同工同酬的保护制度第33-35页
结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引渡法的困局与出路
下一篇:我国股权众筹融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