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治疗学论文

VEGF111b基因治疗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在体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回顾第12-37页
    1.1 创面愈合的过程第12-14页
        1.1.1 凝血阶段第12-13页
        1.1.2 炎症反应阶段第13页
        1.1.3 增殖阶段:肉芽组织的形成第13页
        1.1.4 基质重塑与疤痕形成第13-14页
    1.2 哺乳类的早期胚胎无疤痕创面愈合及其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1 哺乳类早期胚胎的无疤痕创面愈合第14-16页
        1.2.2 来自早期胚胎无疤创面愈合的思考第16-17页
    1.3 毛囊在创面愈合中的潜能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1 毛囊干细胞在创面愈合中的重要作用第17页
        1.3.2 毛囊与创面愈合第17-18页
    1.4 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第18-24页
        1.4.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第18-20页
        1.4.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第20-21页
        1.4.3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第21-22页
        1.4.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第22-23页
        1.4.5 转化生长因子第23-24页
        1.4.6 生长因子在临床应用中失败的原因第24页
    1.5 基因治疗在创面愈合中的研究进展第24-27页
        1.5.1 非病毒载体基因(质粒DNA)转运系统第25页
        1.5.2 病毒载体基因转运系统第25-27页
    1.6 当前的治疗方法与其局限性总结第27-32页
        1.6.1 基于生长因子的基因治疗方法现状第27-29页
        1.6.2 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现状第29-30页
        1.6.3 基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皮肤替代物的研究现状第30-31页
        1.6.4 个性化的医学治疗方法第31-32页
    1.7 伤口基因与其信号通路的其它作用第32-33页
    1.8 结尾总结与仍然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1.9 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第34-37页
        1.9.1 研究背景第34-35页
        1.9.2 实验设计第35-37页
第二章 正文第37-58页
    2.1 第一部分:VEGF1 11和VEGF111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7-48页
        2.1.1 仪器和试剂第37-38页
        2.1.2 方法第38-44页
        2.1.3 结果第44-46页
        2.1.4 讨论第46-48页
    2.2 第二部分:VEGF111和VEGF111b对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第48-58页
        2.2.1 仪器和试剂第48-49页
        2.2.2 方法第49-52页
        2.2.3 结果第52-56页
        2.2.4 讨论第56-58页
全文小结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溴化乙锭的量子点-DNA荧光可逆调控及DNA与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下一篇:妊娠期妇女唾液中糖蛋白糖链变化及其与流感病毒易感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