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负载型ZSM-5催化剂用于正己醇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醇类催化氧化第11-16页
        1.1.1 钌系催化剂第11-12页
        1.1.2 钯系催化剂第12-13页
        1.1.3 钼钨催化剂第13-14页
        1.1.4 钴系催化剂第14-15页
        1.1.5 其他催化剂第15-16页
    1.2 ZSM-5分子筛第16-18页
        1.2.1 ZSM-5结构第16页
        1.2.2 ZSM-5的合成第16-17页
        1.2.3 ZSM-5的应用第17-18页
        1.2.4 ZSM-5的前景第18页
    1.3 正己醛的合成第18-19页
        1.3.1 己酸钙制备第18页
        1.3.2 溴代烷制备第18-19页
        1.3.3 氯代烷制备第19页
        1.3.4 催化脱氢法第19页
        1.3.5 催化氧化法第19页
    1.4 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页
    1.5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1-27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1-22页
        2.1.1 实验仪器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第21-22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2页
        2.2.1 载体预处理第22页
        2.2.2 制备方法第22页
    2.3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22-24页
        2.3.1 实验原理第22-23页
        2.3.2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23页
        2.3.3 反应产物检测和数据处理第23-24页
    2.4 催化剂表征第24-27页
        2.4.1 X-射线粉末衍射第24页
        2.4.2 扫描电镜第24-25页
        2.4.3 傅里叶红外光谱第25页
        2.4.4 N_2吸附-脱附第25页
        2.4.5 热重第25页
        2.4.6 氨程序升温脱附第25-27页
第三章 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性能第27-53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单组分活性金属的筛选第27-35页
        3.2.1 不同金属负载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28-29页
        3.2.2 不同金属负载的催化剂表征第29-34页
        3.2.3 本节小结第34-35页
    3.3 不同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5-40页
        3.3.1 不同负载量催化剂性能第35-36页
        3.3.2 不同负载量催化剂表征第36-39页
        3.3.3 本节小结第39-40页
    3.4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第40-45页
        3.4.1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催化性能第40-42页
        3.4.2 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表征第42-45页
        3.4.3 本节小结第45页
    3.5 双组分负载催化剂催化性能第45-53页
        3.5.1 制备负载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46页
        3.5.2 双组分负载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第46-47页
        3.5.3 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3.5.4 双组分负载催化剂的表征第48-52页
        3.5.5 本节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工艺条件优化和反应动力学第53-63页
    4.1 反应温度第53-54页
    4.2 反应时间第54-55页
    4.3 催化剂投加量第55-56页
    4.4 稳定性测试第56-59页
        4.4.1 反应条件第56页
        4.4.2 回收方法第56页
        4.4.3 催化性能第56页
        4.4.4 回收催化剂的表征第56-59页
    4.5 反应动力学第59-62页
        4.5.1 动力学模型第59-60页
        4.5.2 动力学分析第60-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63-65页
    总结第63-64页
    展望第64页
    创新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化的BP神经网络在煤热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呼伦贝尔褐煤的热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