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食物致敏 | 第11-15页 |
·食物致敏原的种类和危害 | 第11-13页 |
·致敏蛋白种类 | 第13-14页 |
·食物致敏原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14-15页 |
·食物致敏原的检测方法 | 第15-19页 |
·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生物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 第17页 |
·基于DNA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食物中致敏原的新兴检测技术 | 第18-19页 |
·食物致敏原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19-21页 |
·国外已颁布的相关标准 | 第19-20页 |
·我国已颁布的相关标准 | 第20-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5页 |
·选定谷物致敏原为研究对象的背景及意义 | 第21-23页 |
·采用PCR法检测食物中谷物致敏原的意义及优越性 | 第23-25页 |
第2章 样品前处理和引物筛选 | 第25-46页 |
·引言 | 第25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谷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采用植物通用引物tRNALeu验证样品DNA的扩增性 | 第27-28页 |
·目标序列查询 | 第28页 |
·引物的设计方案 | 第28-30页 |
·订购引物的处理方法 | 第30页 |
·引物特异性实验条件的摸索及优化 | 第30-31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DNA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31-35页 |
·样品DNA扩增性的验证试验结果 | 第35页 |
·目标序列的选择及论证确定 | 第35页 |
·引物特异性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的优化结果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共同引物检测食品中谷物致敏原 | 第46-51页 |
·引言 | 第46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6-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实验设备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目标序列查询 | 第47页 |
·引物的设计方案 | 第47页 |
·引物特异性实验条件的摸索及优化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目标序列的选择及论证确定 | 第48页 |
·共同引物特异性实验结果讨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确证和实样检测 | 第51-73页 |
·引言 | 第51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51-52页 |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实验设备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PCR产物的测序 | 第52-53页 |
·各PCR体系的检出限实验 | 第53-54页 |
·实样检测实验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1页 |
·测序结果比对及讨论 | 第55-61页 |
·各PCR体系的检出限讨论 | 第61-66页 |
·实样检测结果及讨论 | 第66-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ELISA方法验证WBR-PCR体系的可靠性 | 第73-82页 |
·引言 | 第73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73-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3-7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74页 |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74页 |
·ELISA测定程序 | 第74-75页 |
·样品稀释条件的研究 | 第75页 |
·阳性质控确证试验和回收率试验 | 第75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75页 |
·ELISA与WBR-PCR体系的检测结果比较 | 第7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5-82页 |
·ELISA方法的工作曲线 | 第75-76页 |
·检出限和线性范围 | 第76页 |
·样品稀释条件的摸索结果 | 第76-79页 |
·质控确证和回收率实验结果 | 第79-80页 |
·精密度实验结果 | 第80页 |
·ELISA与PCR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比较 | 第80-8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5页 |
·本研究的成果总结 | 第82-83页 |
·实验评价 | 第83-84页 |
·可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部分 | 第84页 |
·致敏原检测的发展方向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