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第1-5页 |
论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不断认识和发展 | 第10-16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探索 | 第10-12页 |
·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 第10页 |
·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 第10-11页 |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 第11-12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基本形成与继续完善 | 第12-16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12-13页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3-16页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层次 | 第16-24页 |
·社会主体的维度 | 第16-18页 |
·国家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 第16-17页 |
·社会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 第17页 |
·公民个人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 第17-18页 |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维度 | 第18-20页 |
·经济建设层次的价值观 | 第18-19页 |
·政治建设层次的价值观 | 第19页 |
·文化建设层次的价值观 | 第19页 |
·社会建设层次的价值观 | 第19-20页 |
·生态文明建设层次的价值观 | 第20页 |
·纵向关系的维度 | 第20-22页 |
·借鉴传统层次的价值观 | 第20-21页 |
·回归现实层次的价值观 | 第21页 |
·展望未来层次的价值观 | 第21-22页 |
·横向关系的维度 | 第22-24页 |
·全社会层次的整体价值观 | 第22页 |
·区域社会层次的局部价值观 | 第22-24页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层次间的关系 | 第24-33页 |
·“三个倡导”之间的内在逻辑 | 第24-28页 |
·“三个倡导”具备广泛覆盖面 | 第24-25页 |
·“三个倡导”相互联系,三者统一 | 第25-28页 |
·其他维度与“三个倡导”之间的关系 | 第28-33页 |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维度是“三个倡导”的“广度” | 第28-30页 |
·纵向关系维度是“三个倡导”的“深度” | 第30-31页 |
·横向关系维度是“三个倡导”的“梯度” | 第31-33页 |
4. 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层次需把握的基本问题 | 第33-39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特性决定着多维层次的研究方式 | 第33-34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需要从多维层次来研究 | 第33-34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特质需要从多维层次来研究 | 第34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发展需要从多维层次来研究 | 第34页 |
·“三个倡导”基本内容的表述为多维层次研究留有余地 | 第34-36页 |
·正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 | 第35页 |
·正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 第35-36页 |
·正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围 | 第36页 |
·“三个倡导”为多维层次研究指明了方向 | 第36-39页 |
·从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维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三个倡导” | 第37页 |
·从纵向关系维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三个倡导” | 第37-38页 |
·从横向关系维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三个倡导” | 第38-39页 |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层次研究的现实启示 | 第39-43页 |
·进一步深化对“三个倡导”的研究 | 第39-40页 |
·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 第40-41页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彰显中国元素 | 第41-43页 |
6.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