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对影子银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文献 | 第12-14页 |
·国内文献 | 第14-17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8-19页 |
第2章 影子银行的概念、构成及特点 | 第19-25页 |
·影子银行的概念 | 第19页 |
·影子银行的主要构成 | 第19-21页 |
·影子银行的功能 | 第21-22页 |
·影子银行的特点 | 第22-25页 |
第3章 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及其风险分析 | 第25-40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 第25-26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特点 | 第26-27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业务活动和实体机构 | 第27-31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 | 第31-33页 |
·流动性风险 | 第31-32页 |
·道德风险 | 第32页 |
·违规操作风险 | 第32页 |
·扭曲宏观调控信号 | 第32-33页 |
·风险的高隐蔽性和高传染性 | 第33页 |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8页 |
·变相突破行业监管,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效力 | 第34页 |
·承担隐形担保,放大了银行的风险敞口 | 第34-35页 |
·加剧资金价格扭曲,影响银行存款的稳定性 | 第35-37页 |
·期限错配风险,加大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 | 第37-38页 |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 | 第38-40页 |
第4章 国外影子银行的监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4页 |
·美英欧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立法安排 | 第40-41页 |
·国外影子银行的监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4页 |
第5章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 第44-49页 |
·构建宏观审慎性管理框架,完善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 第44-45页 |
·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 | 第45页 |
·强化金融机构规范操作,完善影子银行的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加强信息披露,加大影子银行统信息披露透明度 | 第46-47页 |
·深化金融改革,规范稳健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 第47-48页 |
·完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影子银行的影响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