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中国论文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理性建构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序言第7-12页
第一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归结第12-20页
 第一节 德主刑辅第12-14页
 第二节 礼法合一第14-15页
 第三节 重刑轻民第15-16页
 第四节 等级秩序第16-17页
 第五节 无讼为治第17-18页
 第六节 诸法合体第18-20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对比第20-29页
 第一节 法律信仰上的差异第20-22页
 第二节 法律体系的结构不同第22-23页
 第三节 人治与法治的传统不同第23-25页
 第四节 权利观不同第25-26页
 第五节 对法的价值的认识不同第26-27页
 第六节 对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重视程度不同第27-29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现状剖析第29-35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多元性第29-31页
  一、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第29-30页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子第30页
  三、西方法律文化要素第30页
  四、苏联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影响第30-31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第31-33页
  一、东西部不平衡第31页
  二、城乡之间的差异显著第31-32页
  三、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法律文化水平第32-33页
 第三节 观念性法律文化与制度性法律文化的不谐调性第33-35页
  一、观念性法律文化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第33-34页
  二、制度性法律文化具有进步性和现代性第34-35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理性建构第35-46页
 第一节 建构目标:法治型法律文化的建立第35-37页
  一、法治型法律文化是一种方法第36页
  二、法治型法律文化是一种信仰第36-37页
  三、法治型法律文化是一种思想第37页
 第二节 建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第37-39页
  一、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第37-38页
  二、扬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第38-39页
  三、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第39页
 第三节 法律文化理性建构的路径第39-46页
  一、法律文化的建构需要国家主导第40-41页
  二、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第41-44页
  三、民众推动是基础力量第44-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网络民主参与的法律规制
下一篇: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