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泥石流论文

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泸定康定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3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6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第18-36页
   ·研究区概况第18-20页
     ·自然地理第18页
     ·社会经济第18-20页
   ·区域地质环境第20-25页
     ·大地构造第20-21页
     ·地质构造第21-22页
     ·地层岩性第22-24页
     ·坡体结构第24-25页
   ·地震第25-27页
   ·地貌第27-28页
   ·气候第28-31页
     ·气候特征第28页
     ·气温第28-29页
     ·降水第29-31页
   ·水文第31-34页
     ·地表水第31-33页
     ·地下水第33-34页
   ·植被土壤第34-36页
     ·植被第34-35页
     ·土壤第35-36页
第3章 泥石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典型泥石流流域分析第36-56页
   ·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第36-39页
     ·地质条件第36-38页
     ·地貌条件第38页
     ·降水条件第38页
     ·土壤植被条件第38页
     ·人类经济活动条件第38-39页
   ·泥石流时空分布特征第39-45页
     ·泥石流空间分布第39-41页
     ·泥石流空间分布特征第41-44页
     ·泥石流时间分布特征第44-45页
   ·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第45-46页
   ·研究区典型泥石流沟剖析第46-56页
     ·油坊沟泥石流第46-51页
     ·日地沟泥石流第51-56页
第4章 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单元的划分第56-64页
   ·基于DEM提取流域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第56-57页
   ·数据描述第57-58页
     ·数据来源第57页
     ·数据预处理第57-58页
   ·研究区流域单元提取第58-61页
     ·洼地计算与填充第58-59页
     ·水流方向计算第59-60页
     ·汇流累计量计算第60页
     ·河网提取第60-61页
     ·子流域提取第61页
   ·流域提取的试验分析第61-62页
   ·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单元的确定第62-64页
第5章 基于LOGISTIC回归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64-95页
   ·LOGISTIC回归模型简介第64-70页
     ·LOGISTIC回归模型第65-66页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与评价第66-70页
   ·初始评价因子选取及数据库建设第70-90页
     ·地质条件第71-79页
     ·地貌条件第79-84页
     ·降水条件第84-87页
     ·植被覆盖第87-90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0-95页
     ·初始评价因子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第90-93页
     ·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多重共线性诊断第93-95页
第6章 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分析第95-105页
   ·评价指标的量化第95-96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模型的建立第96-99页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评价模型的建立第96-98页
     ·评价模型的效果检验第98-99页
   ·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结果分析第99-105页
     ·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第99-101页
     ·评价结果检验第101-102页
     ·研究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第102-105页
第7章 结论与讨论第105-107页
   ·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第105-106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论文创新点第106页
   ·论文不足与进一步研究问题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3页
附录第113-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泥盆系东河塘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下一篇:粘弹性介质中的声波方程及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