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铁矿复杂滞留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采空区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主要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2章 矿山工程地质概况 | 第15-23页 |
| ·矿区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15-16页 |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16-17页 |
| ·采空区失稳主要因素 | 第17-22页 |
| ·地质水文因素 | 第17-21页 |
| ·采空区结构参数 | 第21-22页 |
| ·其他因素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采空区三维激光探测及建模 | 第23-32页 |
| ·VS150三维探测系统简介 | 第23-25页 |
| ·VS150基本构成 | 第23-24页 |
| ·VS150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采空区现场探测 | 第25-27页 |
| ·采空区三维模型构建 | 第27-31页 |
| ·采空区探测数据预处理 | 第27-28页 |
| ·采空区实体模型构建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采空区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 第32-41页 |
| ·采空区稳定性理论计算与分析 | 第32-35页 |
| ·采场顶板极限跨度分析 | 第32-34页 |
| ·采场顶板暴露面积分析 | 第34-35页 |
| ·原始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35-40页 |
| ·Plaxis3DTunnel简介 | 第35页 |
| ·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 ·力学参数选取 | 第36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采空区综合评价及治理方案研究 | 第41-58页 |
| ·采空区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1-42页 |
| ·层次分析法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 第42-51页 |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 ·评价矩阵的建立 | 第43-45页 |
|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 ·龙湾矿区已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 第48-51页 |
| ·治理方案研究 | 第51-57页 |
| ·采空区治理方案分类 | 第51-52页 |
| ·采空区治理方案确定 | 第52页 |
| ·充填处理采空区 | 第52-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