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山东小说中的“好汉”形象研究--以莫言、尤凤伟、李存葆、张炜作品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土匪“好汉”形象 | 第11-27页 |
第一节 莫言笔下的野性土匪“好汉”形象 | 第11-19页 |
一、余占鳌——野性、正义交织的复杂土匪形象 | 第13-16页 |
二、好汉形象的对立面——土匪群体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尤凤伟笔下的另类“好汉”形象 | 第19-22页 |
一、故事取胜于形象颠覆 | 第19-21页 |
二、“好汉”形象与真实人性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土匪、女人和性 | 第22-27页 |
一、性描写价值 | 第22-23页 |
二、《红高粱家族》中的余占鳌与性 | 第23-24页 |
三、土匪、女人和性之《石门夜话》 | 第24-27页 |
第二章 英雄“好汉”形象 | 第27-42页 |
第一节 抗战英雄形象 | 第27-33页 |
一、“正义好汉”与“抗战英雄” | 第28-29页 |
二、好汉人物众生像—底层民众抗战的陌生化抒写 | 第29-33页 |
第二节《战争往事》与民间底层的英雄抗战 | 第33-36页 |
一、处于矛盾挣扎中的抗战“好汉”形象 | 第33-35页 |
二、真实化的抗战人物图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六七十年代“好汉”形象 | 第36-42页 |
一、卫国军魂—李存葆笔下的忠诚爱国的人物形象 | 第37-40页 |
二、回归人性,矛盾对立中的“好汉”形象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新时期民间“硬汉”形象 | 第42-47页 |
第一节 勇于担当的人物形象 | 第42-45页 |
一、农村改革中的思考者 | 第42-43页 |
二、隋抱朴与精神“硬汉”形象 | 第43-45页 |
第二节“硬汉”形象背后的理性精神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