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租赁合约中解约期权的定价及效应不对称性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 ·期权 | 第13-14页 |
| ·租赁合约中的期权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2 中国住宅租赁市场的现状 | 第23-30页 |
| ·住宅租赁市场的规模和构成 | 第23-25页 |
| ·住宅租赁市场的运行现状 | 第25-27页 |
| ·我国住宅租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0页 |
| 3 住宅租赁合约中典型期权的解析 | 第30-35页 |
| ·解约期权的内涵 | 第30-31页 |
| ·出租人解约期权的内涵 | 第30-31页 |
| ·承租人解约期权的内涵 | 第31页 |
| ·续租期权的内涵 | 第31-32页 |
| ·转租期权和利润分享期权的内涵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4 住宅租赁合约中解约期权定价的理论分析 | 第35-50页 |
| ·期权定价方法 | 第35-38页 |
| ·BLACK-SCHOLES模型 | 第35-36页 |
| ·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 | 第36-38页 |
| ·解约期权定价的理论模型 | 第38-49页 |
| ·租金的期限结构 | 第38-42页 |
| ·出租人可解约的租约定价 | 第42-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5 住宅租赁合约中解约期权的实证检验 | 第50-58页 |
| ·实证方法的解释 | 第50-53页 |
| ·估值公式的引入 | 第50-51页 |
| ·残差的构造及应用 | 第51-53页 |
|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53-54页 |
| ·中美城市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4-58页 |
| ·一线城市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4-55页 |
| ·二三线城市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 第55-58页 |
| 6 解约期权的效应不对称性分析 | 第58-68页 |
| ·不同市场状态下的解约期权的效应 | 第58-61页 |
| ·实际空置率下降情形下的效应分析 | 第58-60页 |
| ·实际空置率上升情形下的效应分析 | 第60-61页 |
| ·合约双方的决策与盈亏分析 | 第61-63页 |
| ·出租人的解约决策与盈亏分析 | 第61-62页 |
| ·承租人的决策与盈亏分析 | 第62-63页 |
| ·解约期权效应不对称性的案例分析 | 第63-68页 |
| 7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8-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