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论 | 第7-12页 |
一、 选题由来 | 第7-8页 |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2. 国际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四、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现代化与模式 | 第12-17页 |
一、 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 | 第12-13页 |
二、 土耳其政治现代化进程 | 第13-15页 |
三、 “土耳其模式”的概念 | 第15-16页 |
四、 政治现代化与“土耳其模式”的关系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土耳其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 第17-25页 |
一、 世俗主义下的政教分离 | 第17-19页 |
1. 帝国时期的伊斯兰教 | 第17-18页 |
2. 世俗主义的政教分离 | 第18-19页 |
二、 民族国家建构 | 第19-21页 |
1. 民族主义的三种形态 | 第19-20页 |
2. 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 | 第20-21页 |
三、 民主制度的突破与多党制的形成 | 第21-25页 |
1. 一党制的建立:1923-1946 | 第22-23页 |
2. 一党独大与向多党制的过渡:1946-1960 年 | 第23-24页 |
3. 多党制的建立和巩固:1960 年以后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土耳其模式”的内涵演进 | 第25-33页 |
一、 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复兴 | 第25-27页 |
1. 世俗主义的困境 | 第25-26页 |
2. 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原因与特点 | 第26-27页 |
二、 民族主义向经济理性主义演进 | 第27-29页 |
1. 民族主义的合法性危机 | 第27-28页 |
2. 经济理性主义对民族主义的取代 | 第28-29页 |
三、 民主制度与军人干政的辩证 | 第29-33页 |
1. 民主制度与威权体制 | 第29-30页 |
2. 军人干政与稳定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土耳其模式”对动荡的中东国家的启示 | 第33-42页 |
一、 政治不稳定与强政府 | 第33-36页 |
1. 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 | 第33-35页 |
2. 强政府与政治秩序 | 第35-36页 |
二、 激进的世俗主义的“闪电战”与“费边主义”相结合 | 第36-38页 |
1. 改革者的困境 | 第36页 |
2. “闪电战”与“费边主义”的互动 | 第36-38页 |
三“城市道路”与“农村道路”分开进行 | 第38-42页 |
1. 农村经济改革 | 第38-39页 |
2. 农村世俗化的推进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件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