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可变剪接特征分析与预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可变剪接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页 |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1-12页 |
| 第2章 可变剪接生物学机制与研究方法 | 第12-22页 |
| ·前体信使RNA 可变剪接的生物学机制 | 第12-18页 |
| ·中心法则与可变剪接 | 第12-13页 |
| ·前体信使RNA 的剪接过程 | 第13-15页 |
| ·可变剪接的类型 | 第15页 |
| ·可变剪接的调控机制 | 第15-18页 |
| ·前体信使RNA 可变剪接的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 ·基于EST 数据的全基因组可变剪接研究 | 第18-19页 |
| ·基于芯片技术的全基因组可变剪接研究 | 第19-21页 |
| ·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全基因组可变剪接研究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外显子芯片分析技术 | 第22-30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生物芯片技术 | 第22-24页 |
| ·基因芯片技术 | 第22-23页 |
| ·外显子芯片技术 | 第23-24页 |
| ·外显子芯片分析流程 | 第24-28页 |
| ·数据标准化和背景校正 | 第25页 |
| ·外显子和基因表达量估计 | 第25-26页 |
| ·外显子芯片数据过滤 | 第26-27页 |
| ·可变剪接事件分析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4章 可变剪接特征模型的构建 | 第30-43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数据准备和预处理 | 第30-38页 |
| ·可变剪接相关特征的整理 | 第30-34页 |
| ·外显子芯片数据的处理 | 第34-37页 |
| ·外显子序列数据的提取 | 第37-38页 |
| ·可变剪接特征模型的构建 | 第38-42页 |
| ·可变剪接外显子表达数据的处理 | 第38-40页 |
| ·可变剪接特征集合的筛选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可变剪接特征模型的预测性能及验证 | 第43-52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可变剪接特征模型的预测性能 | 第43-45页 |
| ·分类器的设计 | 第43-44页 |
| ·分类器的性能评价 | 第44-45页 |
| ·可变剪接特征模型的验证 | 第45-51页 |
| ·人类可变剪接-疾病数据库 | 第46-51页 |
| ·可变剪接特征的数据库验证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