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魏庆之与《诗人玉屑》 | 第11-22页 |
第一节 魏庆之其人 | 第11-15页 |
一、恬淡闲静,不慕功名 | 第11-13页 |
二、以文会友,寄托理想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诗人玉屑》的编纂背景 | 第15-22页 |
一、江西诗派盛行 | 第15-17页 |
二、各种学说交融 | 第17-19页 |
三、以禅喻诗思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诗体论的基本内涵 | 第22-34页 |
第一节 体制论 | 第22-26页 |
一、以时论体制变迁 | 第22-23页 |
二、以人论诗风特征 | 第23-25页 |
三、以体论句式构造 | 第25-26页 |
第二节 风格论 | 第26-29页 |
一、提倡含蓄平淡的诗歌风貌 | 第26-27页 |
二、崇尚格调气度的审美理想 | 第27-28页 |
三、强调体与格的内在联系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流派论 | 第29-34页 |
一、唐宋并重的史观 | 第30-31页 |
二、取法乎上的标准 | 第31-32页 |
三、重视修养的原则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诗体论的语言分析 | 第34-48页 |
第一节 体裁论 | 第34-38页 |
一、句式长短的区别 | 第34-35页 |
二、篇章体制的规定 | 第35-36页 |
三、对立冲突的章法 | 第36-38页 |
第二节 韵律论 | 第38-43页 |
一、语序的变异 | 第38-39页 |
二、平仄的安排 | 第39-41页 |
三、韵脚的选择 | 第41-43页 |
第三节节奏论 | 第43-48页 |
一、语言的对等性 | 第43-45页 |
二、语言的修饰性 | 第45-46页 |
三、语言的选择组合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诗体论的意义和影响 | 第48-60页 |
第一节 辨证诗歌体制,揭示流变规律 | 第48-52页 |
一、诗歌特色的转化方式 | 第48-49页 |
二、诗歌艺术的本体规定 | 第49-51页 |
三、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反映诗歌面貌,展现诗人情性 | 第52-56页 |
一、追求含蓄平淡的审美风貌 | 第52-53页 |
二、坚持文如其人的思维传统 | 第53-55页 |
三、强调政治关怀的诗歌功能 | 第55-56页 |
第三节 指导诗歌创作,拓展诗学理论 | 第56-60页 |
一、确立诗歌创作的参照 | 第56-57页 |
二、拓展诗学的理论视野 | 第57-58页 |
三、诠释审美范畴的内涵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