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相关国际条约确立了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 第13-14页 |
·特殊原则国内外探讨 | 第14-16页 |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写作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结构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基本理论 | 第19-35页 |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 第19-20页 |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在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制度中的地位及意义 | 第20-21页 |
·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对强制责任保险的重视 | 第20页 |
·建立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20-21页 |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船舶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责任保险理论 | 第22-23页 |
·海洋环境保护理论 | 第23-24页 |
·船舶污染源的界定 | 第24-27页 |
·"船舶"的界定 | 第24-25页 |
·"船舶污染"的界定及分类 | 第25-27页 |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合同 | 第27-33页 |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合同的基本涵义和一般特征 | 第27-29页 |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合同的主体 | 第29-31页 |
·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合同的承保风险和除外责任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国际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综述 | 第35-40页 |
·国际船舶污染损害赔偿体系的形成过程 | 第35页 |
·国际公约中有关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规定 | 第35-37页 |
·关于船舶油污:《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 第35-36页 |
·关于有毒有害物质污染:《1996年国际海上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损害责任和赔偿公约》 | 第36-37页 |
·关于船舶燃油污染:《2001船舶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 第37页 |
·代表性国家立法中对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规定 | 第37-39页 |
·英国立法 | 第37-38页 |
·美国立法 | 第38页 |
·欧盟立法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我国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现状分析 | 第40-50页 |
·我国船舶污染状况及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我国船舶污染现状 | 第40-41页 |
·造成我国船舶污染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对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42-46页 |
·国内关于船舶污染的法律法规 | 第43-45页 |
·国内立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5-46页 |
·我国建立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46-47页 |
·将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 第47-48页 |
·符合保险原理并且推进保险市场的发展 | 第47页 |
·我国已有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 | 第47-48页 |
·实现与国际立法的接轨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我国船舶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 | 第50-56页 |
·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50-51页 |
·油类污染立法 | 第50页 |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立法 | 第50-51页 |
·燃油污染立法 | 第51页 |
·强调责任保险人的责任限制 | 第51-52页 |
·责任保险人的责任限制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关系 | 第52页 |
·以责任保险人的责任限制为基础 | 第52页 |
·立法中规定直接诉讼制度 | 第52-53页 |
·直接诉讼制度的意义 | 第52-53页 |
·引入直接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 第53页 |
·建立并完善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 第53-54页 |
·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重要性 | 第53-54页 |
·完善我国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