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以湖北省典型区域为例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宅基地退出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农民宅基地权利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农民土地权益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小结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论文的创新 | 第19-20页 |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 ·宅基地 | 第20页 |
| ·宅基地退出 | 第20-21页 |
| ·农民权益 | 第21页 |
|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产权理论 | 第21-22页 |
| ·制度变迁理论 | 第22页 |
| ·公平与效率理论 | 第22-23页 |
| ·晋升锦标赛理论 | 第23-24页 |
| 3 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的理论分析 | 第24-35页 |
| ·宅基地上承载的农民权利 | 第24-28页 |
| ·宅基地使用权 | 第24-26页 |
| ·房屋所有权 | 第26页 |
| ·地役权 | 第26-27页 |
| ·生存权 | 第27页 |
| ·农民宅基地权利树 | 第27-28页 |
| ·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民享有的权益 | 第28-32页 |
| ·经济权益 | 第28-31页 |
| ·社会权益 | 第31页 |
| ·政治权益 | 第31-32页 |
| ·宅基地退出中农民权益实现的法律甄别 | 第32-35页 |
| 4 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民权益实现状况调查 | 第35-46页 |
| ·样本区域选择与问卷设计 | 第35-36页 |
| ·样本区域选择与概况 | 第35-36页 |
| ·问卷设计 | 第36页 |
| ·农民及其家庭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 | 第36-39页 |
| ·样本农民个人和家庭特征 | 第36-38页 |
| ·宅基地退出前农民原有宅基地和房屋利用情况 | 第38-39页 |
| ·农民权益实现现状 | 第39-45页 |
| ·经济权益实现现状 | 第39-43页 |
| ·社会权益实现现状 | 第43-44页 |
| ·政治权益实现现状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5 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 第46-53页 |
| ·内部原因 | 第46-47页 |
|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 第46页 |
| ·产权界定存在不足 | 第46-47页 |
| ·外部原因 | 第47-53页 |
| ·政府行为扭曲 | 第47-51页 |
| ·农民维权不足 | 第51-53页 |
| 6 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借鉴 | 第53-58页 |
| ·其他国家和地区经验简介 | 第53-56页 |
| ·台湾地区 | 第53-54页 |
| ·日本 | 第54-55页 |
| ·德国 | 第55-56页 |
| ·启示 | 第56-58页 |
| 7 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构建 | 第58-64页 |
| ·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机制 | 第58-59页 |
| ·宅基地退出要因地制宜 | 第58页 |
| ·设立科学的补偿标准 | 第58-59页 |
| ·多手段保证农民生存 | 第59页 |
| ·加强法律保障 | 第59-60页 |
| ·完善相关立法 | 第59-60页 |
| ·强化司法作用 | 第60页 |
| ·清晰界定产权 | 第60-61页 |
| ·规范宅基地所有权主体 | 第60-61页 |
| ·赋予宅基地使用权完整权能 | 第61页 |
| ·规范政府行为 | 第61-62页 |
| ·减弱政府推动宅基地退出的动力 | 第61-62页 |
| ·弥补政府治理中存在的缺陷 | 第62页 |
| ·强化农民地位 | 第62-64页 |
| ·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 第62-63页 |
| ·保证农民全程有效参与 | 第63页 |
| ·强化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 | 第63-64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附录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