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王元化文化思想的渊源 | 第11-23页 |
第一节 得天独厚的家学背景 | 第11-15页 |
一、得外来风气之先 | 第11-12页 |
二、士大夫传统与基督教义的浸染 | 第12-14页 |
三、“清园”:永恒的精神故乡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师承脉络缕析 | 第15-23页 |
一、国学堂奥的登堂入室 | 第15-18页 |
二、问学熊十力:务实精神与思辨思维的会通 | 第18-21页 |
三、问学韦卓民:哲学的拯救与超越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重估“五四” | 第23-56页 |
第一节 由杜亚泉引起的反思 | 第23-30页 |
一、对激进主义的反思 | 第23-25页 |
二、对意图伦理的反思 | 第25-27页 |
三、对功利主义的反思 | 第27-28页 |
四、对庸俗进化论的反思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鲁迅研究的重新开展 | 第30-43页 |
一、王元化的“鲁迅情结” | 第30-32页 |
二、对鲁迅思想的全面认识 | 第32-36页 |
三、对鲁迅思想中局限性的反思 | 第36-43页 |
第三节 反思胡风 | 第43-50页 |
一、与胡风的交往 | 第43-45页 |
二、“组织”与“宗派” | 第45-48页 |
三、对胡风思想的反思与保留 | 第48-50页 |
第四节 传统与反传统:辩证地评判“五四” | 第50-56页 |
第三章 王元化晚年文化重建的当代意义及其局限性 | 第56-81页 |
第一节 有限理性:现代性的新释 | 第56-59页 |
一、“理性”的辨析 | 第56-57页 |
二、意识形态化启蒙心态的再认 | 第57-59页 |
第二节“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从《新启蒙》到《学术集林》 | 第59-73页 |
一、《新启蒙》:“五四”思想启蒙的延续 | 第59-64页 |
二、《学术集林》:知识分子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尝试 . 57 三、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 第64-71页 |
三、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 第71-73页 |
第三节 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 | 第73-77页 |
一、中西人文精神的沟通 | 第73-74页 |
二、知识分子生命形态的探究 | 第74-75页 |
三、人文素质的重塑 | 第75-77页 |
第四节 王元化晚年文化思想的局限性 | 第77-81页 |
一、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纠结 | 第77-79页 |
二、复杂多岐的精英意识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