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1 前言 | 第7-10页 |
·论题之提出 | 第7页 |
·论题研究现状与意义 | 第7-8页 |
·本文运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9-10页 |
2 我国劳动争议及其解决机制的基本范畴 | 第10-13页 |
·劳动争议的界定与类型分析 | 第10-11页 |
·劳动争议的界定 | 第10页 |
·劳动争议的类型 | 第10-11页 |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分类与性质 | 第11-12页 |
·明晰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的意义 | 第12-13页 |
3 我国现行“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关系模式的考察 | 第13-16页 |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关系模式的立法目的与具体规定 | 第13页 |
·“仲裁前置,一裁二审”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3-16页 |
4 域外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关系架构的比较研究 | 第16-24页 |
·美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 | 第16-17页 |
·德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 | 第17-18页 |
·英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 | 第18-19页 |
·法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 | 第19-20页 |
·域外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关系架构的特点 | 第20-21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4页 |
5 我国理论界关于裁审关系模式之观点评析 | 第24-29页 |
·单轨制处理劳动争议论 | 第24-26页 |
·“只裁不审”模式 | 第24-25页 |
·“只审不裁”模式 | 第25-26页 |
·双轨制处理劳动争议论 | 第26-27页 |
·“仲裁强制但有例外”模式 | 第26页 |
·“一裁一审”模式 | 第26-27页 |
·“裁审分离、各自终局”模式 | 第27页 |
·启示 | 第27-29页 |
6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新型关系模式的探索 | 第29-36页 |
·从“先裁后审”到“或裁或审、但有例外”的基本关系模式 | 第29-32页 |
·“或裁或审,但有例外”裁审模式的具体构造 | 第29-31页 |
·法理依据 | 第31-32页 |
·现实基础 | 第32页 |
·“或裁或审、但有例外”模式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 | 第32-34页 |
·“或裁或审”模式下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34页 |
·“或裁或审、但有例外”模式下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独立与协调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