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区域概况 | 第18-26页 |
| ·地理区位 | 第18-19页 |
| ·气候和水文 | 第19页 |
| ·地质地貌 | 第19-21页 |
| ·植被 | 第21-23页 |
| ·旅游活动概况 | 第23-26页 |
| 3 粒度实验与数据获取 | 第26-32页 |
| ·粒度样品的采集 | 第26-27页 |
| ·野外布设和采样流程 | 第27-28页 |
| ·粒度分析设备 | 第28页 |
| ·粒度样品测试前处理 | 第28-29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9-32页 |
| ·粒度分类标准 | 第29-30页 |
| ·粒度参数计算 | 第30-32页 |
| 4 厚田风景区不同地貌单元的粒度特征 | 第32-48页 |
| ·西岸前丘迎风坡沉积物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 第33-36页 |
| ·人为干扰强烈的西岸前丘整体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 第36-39页 |
| ·人为干扰强烈的西岸前丘整体机械组成 | 第36-37页 |
| ·人为干扰强烈的西岸前丘粒度参数 | 第37-39页 |
| ·平沙地沉积物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 第39-43页 |
| ·无人工干扰环境下的斜坡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 第43-45页 |
| ·无人工干扰环境下的斜坡机械组成 | 第43页 |
| ·无人工干扰环境下的斜坡粒度参数 | 第43-45页 |
| ·沙席和灌丛沙堆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 第45-48页 |
| ·沙席和灌丛沙堆的机械组成 | 第45页 |
| ·沙席和灌丛沙堆粒度参数 | 第45-48页 |
| 5 表面沉积物的机械组成与粒度组成的对比 | 第48-54页 |
| ·不同位置的灌丛沙堆的对比 | 第48-50页 |
| ·不同位置的灌丛沙堆机械组成的对比 | 第48-49页 |
| ·不同位置的灌丛沙堆粒度参数的对比 | 第49-50页 |
| ·人工干扰弱的前丘迎风坡与斜坡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对比 | 第50-52页 |
| ·人工干扰弱的前丘迎风坡与斜坡的机械组成对比 | 第50-51页 |
| ·人工干扰弱的前丘迎风坡与斜坡粒度参数对比 | 第51-52页 |
| ·前丘和平沙地沉积物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 第52-53页 |
| ·斜坡与平沙地沉积物的机械组成和粒度参数 | 第53-54页 |
| 6 分析与结论 | 第54-58页 |
| ·分析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