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退化特征提取 | 第11-13页 |
·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于熵度量的退化特征提取 | 第17-34页 |
·提升小波变换及提升小波包理论 | 第17-22页 |
·提升小波变换原理 | 第17-19页 |
·提升算子系数的求解方法 | 第19-20页 |
·提升算子系数个数的选择 | 第20-21页 |
·提升小波包变换 | 第21-22页 |
·实例分析 | 第22-26页 |
·提升小波包奇异谱熵 | 第26-29页 |
·信息熵 | 第27页 |
·奇异谱熵 | 第27-28页 |
·基于提升小波包奇异谱熵的退化特征提取 | 第28-29页 |
·提升小波包符号熵 | 第29-32页 |
·符号时间序列分析 | 第29页 |
·符号熵 | 第29-31页 |
·基于提升小波包符号熵的退化特征提取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SVDD的性能退化评估 | 第34-51页 |
·SVDD理论 | 第34-38页 |
·SVDD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核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引入核函数的SVDD | 第37-38页 |
·性能退化评估方法 | 第38-39页 |
·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实际在线评估中的失效阈值设定方法 | 第39页 |
·基于虚拟仪器的全寿命周期动态信号采集系统 | 第39-46页 |
·LabVIEW简介 | 第40页 |
·动态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平台 | 第40-41页 |
·数据采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结构和状态机结构 | 第41-42页 |
·软件系统的开发 | 第42-46页 |
·试验验证 | 第46-50页 |
·轴承故障程度模拟试验描述 | 第46-47页 |
·基于提升小波包奇异谱熵-SVDD的故障程度评估 | 第47-49页 |
·基于提升小波包符号熵-SVDD的故障程度评估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全寿命周期试验数据的性能退化评估 | 第51-62页 |
·全寿命周期试验描述 | 第51-52页 |
·性能退化评估中SVDD参数的选取 | 第52-53页 |
·基于提升小波包奇异谱熵-SVDD的性能退化评估 | 第53-56页 |
·基于提升小波包符号熵-SVDD的性能退化评估 | 第56-58页 |
·性能退化评估中提升小波包符号熵参数的选取 | 第58-59页 |
·基于自适应SVDD的性能退化评估 | 第59-60页 |
·自适应SVDD算法 | 第59-60页 |
·基于自适应SVDD的评估结果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性能退化评估结果的验证 | 第62-72页 |
·轴承各部件故障特征频率的计算 | 第62-63页 |
·经验模态分解 | 第63-65页 |
·相关系数准则和峭度系数准则 | 第65页 |
·Hilbert包络解调 | 第65-66页 |
·基于EMD和Hilbert包络解调的故障诊断方法 | 第66页 |
·评估结果的验证 | 第66-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5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