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5页
     ·研究背景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5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18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7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7-18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主要工作和创新第19页
   ·论文的基本结构第19-21页
第2章 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理论透析第21-27页
   ·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1-23页
     ·贷款集中的定义第21-22页
     ·贷款集中度的界定第22页
     ·贷款集中风险的定义第22-23页
   ·贷款集中风险的类型与指标第23-24页
     ·贷款集中的风险的风险类型第23-24页
     ·贷款集中的风险的指标第24页
   ·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内容第24-25页
     ·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内涵第24页
     ·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内容第24-25页
   ·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5-26页
     ·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理论第25-26页
     ·商业贷款理论第26页
     ·投资组合理论第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启示第27-32页
   ·美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实践第27-28页
     ·美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限额第27页
     ·美国商业银行对股东等关系人授信限额第27-28页
     ·美国商业银行对大额暴露的限制第28页
   ·欧盟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实践第28-29页
     ·欧盟主要成员国商业银行对大额授信的管理第28-29页
     ·欧盟主要成员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及股东关系人的授信限额第29页
     ·欧盟主要成员国商业银行对大额暴露的限制第29页
   ·其他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实践第29-30页
     ·其他国外商业银行对大额授信方面的管理第29-30页
     ·其他国外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限制第30页
     ·其他国外商业银行对股东等关系人授信限额第30页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第30-31页
     ·要有一系列相关的贷款集中风险管理指标第30-31页
     ·要有有效的信用风险转移及对冲工具第31页
     ·要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第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第32-42页
   ·贷款集中的现状第32-38页
     ·贷款投向重点行业集中第32-34页
     ·贷款投向的地区集中第34-36页
     ·贷款投向大客户及关联客户集中第36-38页
   ·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现状第38-39页
     ·限制贷款集中第38-39页
     ·分散贷款集中的风险第39页
   ·对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评价第39-41页
     ·风险管理的成效第40页
     ·风险管理的不足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第42-53页
   ·测算方法和指标第42-44页
     ·赫芬达尔(Herfindahl)指数法第42-43页
     ·测算指标第43-44页
   ·测算结果分析第44-46页
     ·样本数据第44页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指标值第44-46页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的实证检验第46-52页
     ·指标设计第46-48页
     ·实证检验第48-51页
     ·实证检验的结论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措施第53-59页
   ·健全贷款集中风险监管法律体系第53-56页
     ·建立多维度的贷款集中风险监管体系第53-54页
     ·加快建设信用保障体系第54-55页
     ·制定大额风险敞口的报告规定第55页
     ·出台管理贷款集中风险的激励措施第55-56页
   ·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建设第56-57页
     ·完善信贷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第56页
     ·完善贷款集中风险管理指标第56页
     ·开发应对信用风险的转移、对冲工具第56-57页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资源共享平台第57页
   ·加强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建设第57-58页
     ·加强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信息管理第57-58页
     ·拉动民间资本跟进,增加银行信贷资金的效率第58页
   ·小结第58-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一、结论第59页
 二、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研究
下一篇: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