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主要工作和创新第18-19页
     ·主要工作第18页
     ·主要创新第18-19页
   ·基本结构第19-21页
第2章 供应链金融及违约风险评估的理论分析第21-31页
   ·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第21-24页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以及内涵第21-22页
     ·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分析第22-24页
     ·供应链金融的特点第24页
   ·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概述第24-26页
     ·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概念第24-25页
     ·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识别第25页
     ·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的特征第25-26页
   ·商业银行违约风险评估方法综述第26-30页
     ·国内外商业银行违约风险评估方法第26-29页
     ·违约风险评估方法国内适用性分析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违约风险评估分析第31-42页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第31-34页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况第31-33页
     ·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第33-34页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违约风险分析第34-40页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模式介绍第34-37页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分析第37-40页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现状及不足之处第40-41页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现状第40页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不足之处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我国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第42-49页
   ·生存分析的理论介绍第42-43页
   ·COX 比例风险模型概述第43-45页
     ·模型的基本形式第43-44页
     ·比例风险模型的假定第44页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第44-45页
     ·生存率的估计第45页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5-48页
     ·指标选取原则第45-46页
     ·指标的初选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我国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实证研究第49-62页
   ·生存时间的界定和样本的选择第49-50页
     ·生存时间界定第49页
     ·样本的选取第49-50页
   ·指标的检验第50-55页
     ·显著性检验第50-51页
     ·多重共线性检验第51-55页
   ·模型的建立第55-59页
     ·生存数据转换第55页
     ·比例风险假设检验第55-56页
     ·模型建立第56-58页
     ·生存率估计第58-59页
   ·模型检验第59-60页
     ·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第59-60页
     ·模型评估精度检验第60页
   ·评估结果及分析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完善我国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的建议第62-68页
   ·完善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主体评估体制第62-63页
     ·审慎选择核心企业第62页
     ·建立严格的中小企业准入体系第62-63页
     ·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第63页
   ·针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评估本身的建议第63-64页
     ·加强违约风险评估指标的筛选第63页
     ·加强对适合我国现状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模型的探索第63-64页
     ·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第64页
     ·实现供应链金融评估体系的区域化、行业化第64页
   ·加强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评估相关工作的建议第64-68页
     ·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第64-65页
     ·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第65-66页
     ·加强信用数据库建设第66页
     ·完善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第66页
     ·提高风险评估人才素质,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监控第66-68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8-69页
附录第69-73页
 附录 1 (公司样本)第69-71页
 附录 2 (指标计算公式)第71-72页
 附录 3 (PH 检验代码)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小上市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研究
下一篇: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