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治理的内涵 | 第15-16页 |
·乡村治理的内涵 | 第16-17页 |
·强基惠民的内涵 | 第17-18页 |
·国内外乡村治理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国外乡村治理的研究 | 第18-19页 |
·国内乡村治理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中国西部乡村治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西藏乡村治理的现状和强基惠民政策的实施 | 第23-34页 |
·西藏乡村治理现状 | 第23-28页 |
·西藏乡村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西藏乡村治理体制的基本概况 | 第24-25页 |
·西藏乡村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第25-28页 |
·西藏强基惠民政策的主要措施 | 第28-30页 |
·西藏强基惠民政策所体现出的乡村治理原理 | 第30-32页 |
·西藏强基惠民政策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 第30-31页 |
·西藏强基惠民政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实践创新 | 第31页 |
·西藏强基惠民政策是改善农牧民生活的有效途径 | 第31-32页 |
·西藏强基惠民政策的启示 | 第32-34页 |
·强化领导责任是首要环节 | 第32页 |
·注重因地制宜是有效途径 | 第32页 |
·激发行为主体是关键所在 | 第32-33页 |
·获得群众认可是成效标准 | 第33页 |
·建立长效机制是成果保证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实施强基惠民政策对西藏乡村治理的影响 | 第34-39页 |
·实施强基惠民政策对西藏乡村治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 第34-36页 |
·基层基础得到巩固并理清发展思路 | 第34页 |
·农牧业科技技术不断提高 | 第34-35页 |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 第35页 |
·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 第35-36页 |
·实施强基惠民政策对西藏乡村治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 第36-38页 |
·造成资源应用浪费 | 第36页 |
·降低村民造血能力 | 第36-37页 |
·缺乏经济技术人才 | 第37页 |
·扰乱乡村治理秩序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通过完善强基惠民政策优化西藏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39-45页 |
·运用宗教积极层面,创新治理方式 | 第39页 |
·革新行政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 第39-40页 |
·优化教育发展结构,全面提升人力资本 | 第40-41页 |
·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实现乡村城镇化 | 第41-42页 |
·发展西藏乡村经济,形成经济支柱 | 第42-43页 |
·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加强“农牧区实用人才培养”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